“不是獨生子女的舉手!”在都江堰一座危樓前,師政委劉法峰正在挑選進危樓搜救幸存者的突擊隊員。
在場的273名官兵全部舉起了右手。
劉法峰以爲大家沒聽清,又提高嗓門喊道:“我說的是,不是獨生子女的,舉手!”
273只胳膊舉得更高。無奈,劉法峰只好挑出了7名確實不是獨生子女的戰士來擔當突擊隊員。
“‘鐵軍’面前無困難,困難面前有‘鐵軍’。”劉法峰說,“爲了人民的利益,‘鐵軍’官兵敢于啃最硬的骨頭,承擔最危險的任務。”
在銀杏鄉,一位叫李貴學的司機被滾石砸傷了腰椎,卡在石縫里不能動彈。“葉挺獨立團”紅一連20名戰士抬他到駐地搶救。
“爲了减輕傷員的痛苦,過陡坡的時候,我們4名戰士趴在地上,把傷員平躺固定在自己身上,手脚幷用爬過3座山崖。”“葉挺獨立團”團長劉豫說。
在“鐵軍”采訪,聽到一則“不聽命令”的故事——在運送物資的山路上,一名戰士一脚踏空滑向深穀。危急時刻,他一手抓住一棵小樹,一手仍緊緊拽著背囊不放。旁邊的連長大喊:“快扔掉背囊!”他依然不肯松手,直到大家把他拉上來。
戰友埋怨他:這個時候怎麽還不把東西扔掉。那名戰士說:“這是受灾群衆的救命糧,好不容易背到這里,說什麽也不能扔!”
尋找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不同的部隊有不同的“版本”。炮兵團說,這是他們的戰士李戈都;“葉挺獨立團”說,這是他們的戰士謝玉勇;“秋收起義團”說,這是他們的戰士王躍華……
“也就是說,這樣的戰士太多了,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劉法峰說。
搶運物資時,官兵們寧可吃群衆用來喂猪的野菜,也沒人動身上背的糧食。炊事班天天到山上撿柴,也不碰已是廢墟的群衆家中的木頭。桃關村10多戶村民給“秋收起義團”官兵送去的10斤臘肉,一直在他們和官兵間推來擋去……
參加抗震救灾以來,“鐵軍”從廢墟中搜救幸存者76人,解救轉移受灾群衆5萬多人,運送物資21900多噸,搶修道路700多公里,在4個縣市50多個鄉鎮300多個村莊展開了救灾救助。
“鐵軍來了”的大旗插到哪里,就把希望和信心帶到哪里。在“鐵軍托老所”住了12天的79歲老人王川說,“‘鐵軍’,似當年,更勝當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