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國防安全需要使得大型軍用運輸機的發展成為了航空工業當前最迫切的任務之一,而航空技術的進步和國民經濟的發展為大飛機的發展為研制大飛機提供了相應的基礎條件。目前,中國的大飛機已經不再是對“需要還是不需要”這樣的問題進行討論的階段,而是要從“需要什麼”和“按照什麼樣的方法獲得”的角度進行完善。
國內軍用運輸機已經取得成功的典型代表是運8中型戰術運輸機。目前,運8是中國軍事運輸體系的主力和中國空軍、海軍航空兵各種中型特種飛機的主要改裝平台。在前蘇聯安12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運8已經在型號上形成了系列化,并且正在按軍用運輸機、民用客貨運輸機和通用平台的方式進行發展和改進。雖然運8基本型的主要技術性能指標不如蘇聯的安12原型,但是經過20年的不斷發展和提高。其綜合性能己得到了明顯提高,如現在開發中的運8F600、運9和運8x等型號已經有條件和美國較新型的C一130J相比較。運8的新型號在技術改進方面采用了很多最新的科研和生產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以安1 2為原型產生的一些限制。在部分性能指標上甚至超越了前蘇聯安1 2的後期型號,在未來10~15年里基本能够滿足中國對軍用中型戰術運輸機的需要。
中國空中力量和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要求中國航空工業必須提供適用且好用的大飛機,這就使中國在軍用大型飛機方面處於更新換代和填補空白的關鍵時刻。中國必須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具備大型運輸機的穩定供應能力,解決航空兵現有大型運輸機運力不足和特種飛機在改裝中缺乏平台的困境,在條件許可時還需開發性能更加先進完善的戰略運輸機。中國國防發展的需要是大飛機項目得以成為國家重大專項工程的基礎,而中國航空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國民經濟的改善則為大飛機項目提供了資源保障,同時民用飛機的發展對軍機的促進作用也是大飛機發展過程中可供利用的一個契機。民機雖然在氣動布局和結構設計上與軍機存在較大的差異,但同樣作為大型運輸機的民機在材料、工藝和生產管理方面與軍機是有相同之處的。
由於軍機在經濟性、乘坐品質和噪音控制方面的要求遠比民機要低。因此民機發展中的很多困難在軍機開發過程中并不是大問題。中國航空工業系統已經通過自行研制運一10和引進技術生產MD82/90的過程積累了大飛機需要的生產工藝和大規格密封座艙的設計經驗,ARJ21的下綫和後續發展型號的開展,也在材料、動力和總體設計方面積累了必要的經驗和生產條件。中國航空工業對軍用運輸機的生產改進和民機型號的階段性成果,從整體上具備了自行開發大型軍用運輸機所需要的技術基礎和生產能力儲備。
結束語
可以肯定的是,此次救災中暴露的空軍空運能力低下的問題,勢必加速催生中國自己的大型軍用飛機投入使用,有了自主的大型軍用運輸機,中國空軍就能够極大地增強戰略空運能力,在未來類似的救災行動發生時,可以在第一時問把部隊人員送抵災區,此外還可以把災區急需的工程機械、野戰通信、後勤保障設備迅速高效地送抵目的地。中國正在發展的大型軍用飛機的作戰能力,除了在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中為前綫高速輸送兵員和裝備物資,還能提供理想的大型空中平台,通過提供飛行平台而改裝的預警機、巡邏機、加油機、電子戰飛機等裝備,極大地提升中國軍隊的綜合作戰保障能力。(來源:航空世界2008年第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