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炮裝備的三型導彈。(資料圖) |
在我們眼中,中國儼然已成為21世紀國際舞台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而促成這一事實的卻是:中國日益增強的軍事力量這一後盾。中國軍隊大規模的裝備更新,使其軍力迅速增強。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國戰略導彈部隊力量的提升,而且就中國核武庫的核武器數量而言,中國已經在這一指標上超過了法國和英國。但是由於中國對其最重要的核武庫實施最嚴格的保密制度,使世人很難準確估算出大概的數量。正是由於這一不透明的迷霧籠罩著中國戰略核力量,或許等到真相大白於天下的時候,中國的核武數量會比外界最大膽的猜測還要多。
中國核武器工業的發展
回顧歷史,專家指出中共領導人早在對國民黨的解放戰爭結束後,就已對核武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開始著手獲取核武器的工作,但是歷時3年突如其來的朝鮮戰爭,使這一工作被迫中止。戰後美國方面的解密材料透露,美國甚至曾考慮使用核武器對付北朝鮮武裝以及在北朝鮮參戰的中國軍隊,這一事實更加堅定了中國獲得核武器的決心。
1954年9月14日,前蘇聯在奧倫堡州舉行的由蘇聯三軍參與的“雪花”原子彈爆破試驗中,由圖-4轟炸機在托茨基草原投放了一枚名叫“塔季揚卡”的4萬噸當量的鈈彈,劇烈的爆炸震驚了世界,同樣也震驚了中國國家副主席朱德、國防部長彭德懷及其他中共高層將領。在這些將領的堅持下,中國更加堅定了要獲得核武器的信念。1954年10月,中共領導人毛澤東與蘇共中央總書記赫魯曉夫的會晤也深刻影響了整個事件的進程。毛澤東在會談中希望蘇聯方面能够提供幫助,然而儘管中國政府一再請求,赫魯曉夫最終還是拒絕了。但是中國對獲得核武器的熱情並沒有減退,1955年中共領導人決定自行研製核武器。這項當時最保密的計劃被命名為“02”號工程,共牽扯到全國近900家科研和生產機構。中國第二機械製造部(二機部)負責組織和領導這些機構和部門的研究工作,整個研製環節中主要涉及鈾礦開采(中國南方省份有豐富的鈾礦)、鈾礦加工和提純(主要分布在蘭州等西部城市)、酒泉環礦加工提純中心,以及其他研究部門,如西北武器研究部門(後來被第九研究院取代)、北京核武器研究所、中國核物理研究所及羅布泊核武器試驗場。
經過多部門的通力合作,這項工程很快取得了進展。1964年,中國在羅布泊核武器試驗場成功地試爆了第一顆當量為22000噸級的原子彈,中國事實上獲得了核國家的地位。中國在原子彈的基礎上又開始了對熱核反應的研究,終於在3年後又一次成功試爆了第一顆當量為300萬噸級的氫彈。在1988年,中國又成功地進行了中子彈的試爆,隨後中國官方也承認了這次試驗。
到1996年7月29日為止,中國為了改進核武器的技術和批量生產等需要,共進行了45次核武器試爆。之後中國政府暫停了核試驗,並且宣布加入俄美簽署的《禁止核武器試驗條約》。相關專家則推測,中國方面已能通過電腦模擬相關核反應過程來取代傳統的核試驗,中國的核工業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相關專家還根據目前中國核工業企業的生產能力和數量,以及中國核科研部門的實力,推測中國在20世紀末已有能力每年至少生產75枚核武器,而現役部隊裝備的在役核武器共計400枚以上。中國核武器的壽命為10年到12年,過期核武器將被拆解,因此專家估計中國總計生產了大約1200枚到1500枚核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