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刷卡消費。
|
保障卡成為四通八達的“通行證”——
一張小卡帶來的輻射效應
早春的華北大地,乍暖還寒,記者分赴幾座軍營,處處感受到擴試軍人保障卡產生的種種“熱效應”。以往後勤保障常見的那些粗放、分散、概略、低效、難透明等問題,都隨風而逝、冰雪消融了。
官兵們高興地向記者介紹起軍人保障卡的種種好處。
海軍某部機關參謀楊袁過去一個人要對著上級基地的戰勤、軍務、機要等6個業務單位,統計一次戰勤實力至少需要半個月。如果用軍人保障卡系統,不到10分鐘就能完成工作。各專業根據需要
還可實時從保障卡數據中心共享基本保障數據,不需要自行組織,層層統計。比如,軍需助理員可從保障卡數據中心下載各類他所需要的人員、數量、所屬單位等相關信息,可及時制定相應的被裝發放計劃。
提起保障卡,楊參謀語速越說越快:“保障卡最大的好處就是數據實時保鮮。”過去,要掌握一名官兵的保障供應情況,後勤機關各部門都要一一問到、重複統計;如今,保障卡系統中的資源為各業務部門共享,不僅規範了各種保障依據,還為首長機關的正確決策和管理提供了翔實可靠、實時保鮮的數據。
總後某軍用物資採購局唐青鬆助理告訴記者:“過去,一個分部直供、代供單位的實力統計上報誤差通常在1%-3%左右,現在使用保障卡系統,統計基本可實現零誤差。”唐助理的這番話,在記者隨後的採訪中得到旁證。
在北京軍區某獨立汽車營被裝發放現場,記者了解到,這次被裝發放實現了歷史上少見的供需一致,適體率達到100%,庫存、周轉和調號量首次出現“0”。該營路新春參謀體會最深:“做到精確保障,說起來只是一句話,但真正做到確實太難了!這完全得益於保障卡在信息源頭采集時,一數一源,實時更新。”
到機關各業務部門,大家反映試用保障卡“如入無人之境”,數據信息共享,無論誰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業務需要,采集下載,及時做出精確的供應保障計劃,還能杜絕超供和漏供問題,堵塞各種漏洞。同時,機關各業務部門能動態掌握每一個單位的供應實力變化情況、每一個官兵的供應保障情況,並可及時調整。
“保障卡果真有如此奇效?”面對記者的疑問,總參某測繪大隊助理員徐登認真地對記者說:“遠不止這些呢,我們單位官兵長期在外執行衛星發射、野外勘測等任務,過去需要單位給當地駐軍開介紹信等手續,非常不便,有時介紹信放在衣兜裡,幾地輾轉很容易損壞、丟失。將來執行任務,官兵們就近到部隊一刷保障卡,所有信息都有了,減少了保障環節,提高了保障能力。”保障卡的高效率功能可見一斑。
記者在內蒙古沙漠腹地親歷了一次野戰演習,一名戰士“負傷”昏倒,被迅速抬進野戰醫療方艙。醫生掏出戰士口袋中的“軍人保障卡”,在網絡終端輕輕一掃,屏幕上立即顯示出戰士的單位、姓名、血型等信息,醫護人員根據相關信息迅速給予妥善治療處理,大大縮短了查驗所需時間,提高了救治效率。保障卡的實戰功能讓人眼前一亮。
說到底,官兵們最青睞保障卡的是,它給大家帶來了無限方便。春節期間,海軍某倉庫士官王義祥在天津市一家超市購完物,掏出“軍人保障卡”在收銀台刷卡機上一刷,交易立刻成功。王義祥告訴記者:“這種帶有‘銀聯’標誌的專用軍人保障卡,可以在任何‘銀聯卡’能消費的商店消費,而且異地存取款免收手續費,確實給我們帶來實惠。”
官兵就醫、領服裝、接轉供應關係等,過去需到眾多部門辦手續,有的往返數百公里,現在一張卡簡便了各種手續,成為後勤保障領域四通八達的“通行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