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957年1月27日,毛澤東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現在我們有些同志,對待人民內部問題動不動就想‘武力解決’,這是非常危險的,必須堅決糾正的。”一個月後,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一次(擴大)會議上作《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報告,又專門談道:“鬧事的直接的原因,是有一些物質上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但是發生鬧事的更重要的因素,還是領導上的官僚主義。這種官僚主義的錯誤,有一些是要由上級機關負責,不能全怪下面。”
1941年6月3日下午,陝甘寧邊區政府正在召開縣長聯席會議,討論征糧問題。天正下著雷陣雨,突然一聲響雷擊中了會場禮堂的一根柱子,坐在旁邊的延川縣代縣長李彩雲不幸觸電身亡,一個農民拴在禮堂邊的一頭驢也被雷擊而死。這位農民借此發洩說,老天爺不睜眼,咋不打死毛澤東?保衛部門就把他抓了起來,並要當作反革命來追查。毛澤東知道後,急忙制止並要求立即放人。人放了,毛澤東的思考卻沒有停止:一個農民為什麼會說出這樣的話?我們工作中到底存在什麼問題?
原來,陝甘寧邊區作為中共中央所在地,雖然只有140多萬人口,卻駐扎著大量的黨政軍學人員,再加上地瘠民貧,自然災害頻發,糧食很是緊張。最初,邊區糧食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征糧,主要對象是地主和富農,中農負擔很輕,貧農全無負擔;二是購糧,由邊區政府撥款對外採購。但是,1940年以後,由於外援斷絕,邊區政府已沒有足夠的財力購糧。這使農民的公糧負擔迅速由1939年的5萬擔增至1940年的9萬擔。1941年,又準備增加到20萬擔。這使廣大群眾深感負擔過重,出現了不滿情緒。
弄清事情的原委後,毛澤東經過認真反思,不但減少了當年公糧徵收任務,而且由此意識到,要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必須自己動手,生產自救。這次意外的 “雷擊”事件,使他從黨群關係和黨的執政地位的高度,深刻認識到進行生產自救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成為大生產運動的一個重要誘因。
後來,毛澤東在七大的口頭政治報告中還專門談到“雷擊”事件的教訓:“1941年邊區要老百姓出20萬擔公糧,還要運輸公鹽,負擔很重,他們哇哇地叫。那年邊區政府開會時打雷,垮塌一聲把李縣長打死了,有人就說,哎呀,雷公為什麼沒有把毛澤東打死呢?我調查了一番,其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征公糧太多,有些老百姓不高興。那時確實征公糧太多。要不要反省一下研究研究政策呢?要!從1921年共產黨產生,到1942年陝甘寧邊區開高幹會,我們還沒有學會搞經濟工作。沒有學會,要學一下吧!不然雷公要打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