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音
家長
學費較貴 選擇也是無奈
8月30日下午4點,在昌平區鳳凰嶺山腳下某學校的全國卷班裡,約20個學生有的抬頭聽老師講解,有的低頭在書本上做些筆記,黑板上寫著“距高考280天”。
湖北籍高三學生文珊在這個班上就讀,她的同學們來自湖北、山西、河北等多個地區,其中一部分人的家就在北京。但由於父母沒有取得北京戶口,這些孩子只能回老家的高中上學,為高考做準備。
回老家“第一年完全是哭過來的”
文珊的老家是湖北黃岡,父親早年就來到北京開公司,現在家在大興。“我的小學和初中都是在北京讀的,因為不能在北京高考,初三下半年,我回了黃岡。”
回到黃岡後,文珊和姥姥姥爺住在一起,平時走讀上學。“剛開始學習還行,中考在班裡考前10名,到了高一高二就一直在20到30名左右徘徊。”文珊回憶起在老家的學習情況。
成績下降得厲害,文珊認為,這與老家中學老師的授課方式有很大關係,“老師講課比較趕,不會顧及每位學生”,加上離父母較遠,學校夥食又不太習慣,“第一年完全是哭過來的。”
班上的另一名學生孟婷婷,家在北京市西城區,父母都在企業工作。她的老家在河北香河,距離北京60多公里。
“我的小學和初中都是在北京讀的,初中班有28個人,十多個是外地學生,中考前大多數都回老家讀書。”孟婷婷稱,回家之後自己也不太適應當地學校環境。
家長稱教學質量有保證才會選擇
昨日,新京報記者隨機詢問了一些非京籍家長,大多數表示未聽說過這種“異地就讀”的模式。多數家長稱,如果教學質量有保證,可能也會考慮讓孩子在京讀高三。不過家長們也表示,超過7萬一年的學費太高了。
一位在北京打拼了近十年的家長說,等孩子高三時也考慮上全國卷班,但主要是沒有其他選擇,“老家已經沒有親戚了,孩子回去讀書都沒人照顧”。另一位非京籍家長則表示,學費有點貴,可以作為備選方案考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