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6日電/一些地方高中追逐“北清升學率”帶來的教育畸變
“考上一個清華北大獎勵50萬元”寫入縣政府工作報告;開設衝刺“北清”的“火箭班”;誘勸學生改志願;學生考上“北清”老師又得獎金又晉級……
高中學子把考北大清華作為奮鬥目標無可厚非,但是“北清升學率”如果淪為政績和收擇校費的籌碼,“超級中學”如果建立在其他中學的荒蕪上,繼而造成教育生態的“馬太效應”,那就離教育作為“立人”和“公平”的本質越來越遠
7月,是很多高三學生領取大學錄取通知書的一個月,也是很多初三學生和家長為擇校奔忙的一個月。
15歲的李聰看上去有些靦腆。7月18日上午,他坐在從河南省鹿邑縣到鄰縣的小型巴士車後排靠窗角落裡,一個半小時的車程中,沒說一句話,一直是母親孫靜在向鄰座的乘客講述母子倆此行的目的:她希望兒子能到鄰縣的一高就讀高中。
跨縣擇校為“北清”
李聰剛在家鄉鹿邑縣參加完中考,考了607分。這個分數在他就讀的縣城中學裡排名第二,是足以讓母親為之驕傲的成績。因為在鹿邑縣最好的高中,574分就已經過了免費就讀分數線,事實上,他也已經被鹿邑縣最好的縣一高錄取。
但他們對鹿邑縣一高一點也不感冒,仍決定跨縣擇校。原因是,鹿邑縣一高“北清率”為零:沒有一個考上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的。
孫靜向鄰座乘客談起兒子的中考成績時,面帶喜色,話說個不停。在算上司機、售票員在內只有16個人的小巴車上,子女擇校一時成了最熱門的話題,車上乘客像這個省裡不少縣城居民一樣,對一所高中的評價標準很簡單:每年有多少學生考上了北大、清華。
談話間,車上一個抱著一歲多男孩的父親,拿出電話打給在高中學校工作的朋友,幫大兒子咨詢擇校的事情。但他並沒有太多的選擇空間,因為兒子中考只考了560多分,本縣和鄰縣的“好學校”都不容易進去。
這是孫靜第一次來到鄰縣縣城,下了縣際間的小巴車,她對那所高中所在的位置茫然不知。但她早就聽說過,這所高中去年有30多個學生考上了清華北大,而她也知道今年這個數字將突破40。
這所高中創造的“北清升學率”,整個縣城幾乎盡人皆知。在縣城,出租車司機能準確說出最近兩年考上北大清華的人數,高中門口推著冰箱賣飲料的老板,熱情地向前來擇校的學生家長詢問學生的考分,並根據自己掌握的招生信息,判斷那些學生能不能進入該校重點班。
在這個縣城一所允許招收複讀生的高中裡,本省各地牌照的汽車擠滿了本就不太寬敞的校園,著急辦入學手續的學生和家長擁堵在教學樓一層走廊裡。在一側墻面上貼著每個班級的學生名單,記者在高三(48)班的名單上看到,54人的班級裡,有來自6個周邊縣城和包括省會城市在內的7個地市的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