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船機並非鐵板一塊,國內外的各種升船機承船廂都有不同程度漏水。升船機噪聲並不惹人注意,如此大規格的機電設備,有些噪音,也情有可原。
但三峽升船機的決策者卻有著更為嚴格的標準認定。三峽升船機規模巨大,構造複雜,細節決定勝敗。楊清舉了一個例子,螺母柱安裝誤差是5毫米以內,但由於升船機一個大件可能就是幾十米上百米,太陽一曬溫度提高,可能整體就會多出一二十厘米,承船廂因為變形被卡住這種事都會發生。細節必須認真對待。
“漏水說明有缺陷,缺陷影響可能隨著持續運行越來越大,最後造成故障,運行中不能有任何一個臨時措施進行補救。”楊清說,“必須從源頭要求承船廂滴水不漏,不留任何隱患。”
同樣,在專家看來,噪音本身是一種能量,這種能量若長期存在,會對升船機這一龐大的精密設備造成損害。升船機兩邊墻上每隔3.5米設置了安全通道,可以迅速疏散乘客,滿足逃生需求。
從源頭上杜絕一切可能的隱患苗頭,標準制定絕無討價還價的餘地,對三峽升船機建造者而言,最大的價值追求是人的生命安全。
傾注幾代三峽人的追求與情懷
三峽升船機歷經60多年論證研究、近10年建設,其中傾注了幾代三峽升船機科研人員的心血與智慧,見證了三峽人科學嚴謹、審慎求實的作風。
齒輪齒條爬升式和鋼絲繩卷揚提升式是世界垂直升船機主要採用的兩種設計型式,建造當初,採用何種方式,爭議不斷。
由於鋼絲繩卷揚提升式技術問題相對容易解決,多數專家同意採用鋼絲繩卷揚提升方案,部分專家對這一方案的安全可靠性表示質疑。
專家們面臨的挑戰是,三峽升船機的規模比一般電梯大很多,鋼絲繩卷揚提升的設計方案,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安全可靠性問題。
三峽升船機的首倡者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陸佑楣對此進行了理性論證。“三峽升船機要通過3000噸級的船,這個噸位的客船可以載員1000多人。升船機最大提升重量15500噸,平衡重也是15500噸,兩個加起來3萬多噸,這個龐然大物絕對不能出問題。如果用鋼絲繩卷揚方案,一旦船廂漏水,整個升船機系統就失去了平衡,平衡重系統會一下把船廂拉上去。要解決這種失衡狀況下的制動問題,顯然不能寄希望於卷揚機抱死。這麼大的重量,無法抱死怎麼辦?”經過審慎論證,決定採用世界先進的齒輪齒條爬升式。
三峽集團機電工程局副局長吳小雲從2004年接手升船機研製,12年磨一劍,最終在他們這一代人手中“亮劍”。他感慨萬千:“升船機事關重大,我們如履薄冰、慎終如始,要把可能出現的所有問題、隱患,在腦子中一遍遍地過,做好預防預控。”
三峽升船機創下了多個世界第一的紀錄。偉岸壯觀的三峽升船機塔柱結構,卻有著極高的精度。吳小雲介紹說,三峽升船機承重塔柱結構高146 米,塔柱混凝土全高的垂直度偏差不大於30毫米。令人叫絕的是,升船機同步提升精確度誤差小於兩毫米,刷新了世界標準。
德國是世界上對升船機建造設計經驗豐富的國家,三峽升船機由中德聯合設計,合作中,令德方最為詫異的是,三峽升船機的超快建造速度。“德國自己設計的升船機還停留在圖紙上,我們的工人已經在三峽大壩上飛檐走壁了。”
令吳小雲感到驕傲的是:“很慶幸三峽升船機建造趕上了好時候,三峽工程大發展,終於實現了幾代三峽科技工作者的光榮與夢想!”
(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