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印給世界添綠,驚喜之餘還需努力
http://www.CRNTT.com   2019-02-17 07:24:38


這是遊客在河北省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七星湖景區游玩(2017年7月11日攝)。
  中評社香港2月17日電/近年來,人類活動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及全球氣候變化問題越來越引起各國的關注,但這其中也并不都是壞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新研究表明,近20年來,地球表面共新增超過200萬平方英裡(約5.18億公頃)的植被面積,相當於多出一塊亞馬遜雨林。而其中1/3的植被面積增長,要歸功於中國與印度——特別是中國的植樹造林工程與兩國共同的農業集約化管理。

  美國《僑報》2月14日載文《中印給世界添綠,驚喜之餘還需努力》,文章說,這一研究數據顯示,中國42%的新綠化來自森林,32%是農田。另一方面,在印度,增加的綠色植物中有82%來自作物,而4.4%來自新森林。

  這個結論似乎讓外界有些驚訝,連參與研究的相關學者都表示意外。中國和印度作為新興經濟體的兩個重要國家,近些年來的經濟增速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但在外界的印象中,兩國的生態環境卻與其亮麗的經濟數據并不匹配。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的某研究就將印度德裡排為全世界污染最嚴重的城市。而在中國,有關霧霾、水污染等問題也曾屢遭詬病。

  不可否認,如何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是許多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都必須直面的問題,中國也不例外。美歐等西方發達國家在工業化的進程中也曾品嘗過環境污染的苦果,但它們爾後所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不僅有效改善了環境質量,而且優化了本國的經濟發展方式。同樣,當中國經濟增長進入由高速向中高速轉換的歷史拐點,傳統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已經走到盡頭,經濟轉型勢在必行。

  近年來,中國政府越來越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美麗中國”“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等發展理念,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保護和擴大森林的計劃,包括嚴格的新《環境保護法》及“大氣十條”“水十條”和“土十條”等污染防治計劃,以此抑制土地退化、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堅決向污染宣戰。這些措施,正逐漸為這個發展的大國塗上綠色的底色。從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天然氧吧”塞罕壩,到披上綠毯的“荒漠奇跡”庫布齊,以及哈尼梯田、海草房……一幅生態畫卷由此展開。據統計,2017年,中國共完成造林736.2萬公頃、森林撫育830.2萬公頃。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