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全面禁漁後,仍有一群漁民選擇留在了江上。
2021年2月5日,天剛蒙蒙亮,在江西省湖口縣的鄱陽湖水面,伴隨著“突突突”的馬達聲,舒銀安和同事們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一邊監測長江江豚的數量,一邊勸阻岸邊使用“四錨鈎”的垂釣者。“這種‘四錨鈎’有4道鋒利的鈎尖,不用魚咬餌,直接就能鈎穿大魚身體,對漁業資源的破壞性很大。”舒銀安告訴記者。
2017年,在漁船上出生、捕了40多年魚的舒銀安收起漁網,報名參加了剛剛組建的湖口協助巡護隊。“這幾十年,眼看著長江鰣魚、河魨魚都沒了,捕撈上來的魚個頭也越來越小。要是將來魚都沒了,哪裡還會有漁民?”
隨著鄱陽湖裡的“迷魂陣”被清理乾淨,電魚者受到法律制裁,舒銀安看到了長江可喜的變化。“今天上午巡護20公里,十幾次看到江豚躍出水面,以前它們根本不敢靠岸這麼近。中午巡護回來,又看到‘長江江豚被提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新聞。太好了,長江的未來一定會更好!”舒銀安興奮極了。
十年後,長江會重現昔日生機嗎?
調查中,也有網友提問:“十年禁漁後長江能恢復到什麼程度?”“魚類數量是否會超出自然承載能力?”
“如果說長江‘病’了的話,那麼十年禁漁只能說是對母親河的一次‘搶救’。”曹文宣指出,十年禁漁只是我們在長江大保護上邁出的一小步,“這不是一勞永逸的,拯救長江水生生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曹文宣估計,十年休養生息後,長江“四大家魚”的產卵量能回升到200億到300億尾左右,最多達到20世紀60年代30%的水平,而許多瀕危物種的恢復則更為困難。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介紹,在2017年到2019年的長江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中,他們發現有130種歷史上分布的魚類未能采集到樣本——更嚴峻的是,中華鱘、長江鱘、胭脂魚、川陝哲羅鮭等珍稀魚類都沒有自然繁殖活動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