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伏劍教子
http://www.CRNTT.com   2022-03-18 15:45:02


  中評社北京3月18日電/據中國紀檢監察報報道,在江蘇省徐州市雲龍公園東北角,有一座王陵母墓,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墓前有“漢安國侯太傅右丞相王陵母之墓”石碑,墓地設有漢白玉墓碑、花崗岩牌坊和青石平台,周圍鬆柏蒼翠,象徵著王母寧死不屈的高尚氣節。

  王陵母墓前立一牌坊,上刻“高風亮節”、“母儀典範”八個大字。兩邊的楹聯是:英風全砥柱,志節難移輕一死;慧眼頑魚龍,精神不移重千秋。

  在封建社會,一位母親何以得此殊榮?這還要從秦末漢初的歷史說起。

  秦末漢初,王陵出身沛縣豪族。王陵年輕時十分自負,性格又很率直,雖然讀書不多,卻是熱情仗義之人。劉邦為布衣時,便敬重王陵之仗義豪情。

  在劉邦起義時,王陵也在南陽聚兵數千,遵母命帶領人馬協助劉邦對抗當時勢力強大的項羽。項羽聞訊十分惱怒,派人把王陵母親從沛縣“請”來,企圖說服王母寫信招降王陵,讓其歸順。王陵母親通達事理,通曉大義,她知道項羽的用意,又深知兒子孝順,生怕兒子脫離劉邦前來救她會耽誤了原本的計劃,便偷偷地告訴使者,讓兒子一心一意與劉邦共謀大計,自己伏劍而死。

  徐州百姓對王母的氣節十分崇敬,趁項羽離開彭城時,偷偷在扣著王母屍骨的鐵鍋上加了許多土,堆成一個土丘,這就是最初的王陵母墓。劉邦打敗項羽後,王陵回到了彭城。他走出南門就跪倒在地,爬了兩裡多路來到母親墓前痛哭,後人在王陵爬過的地方建了一條路,這就是王陵路。

  王陵母親這種為支持兒子不惜犧牲生命的舉動,在歷代被看作賢母的典型。她誓不投敵、英勇就義的故事,被刻入漢畫像石;她的形象還被搬上京劇舞台。

  母親剛正不阿,兒子忠貞不貳。王陵一直謹遵母親遺願,忠心輔佐漢室。漢惠帝五年,丞相曹參卒,王陵繼任右丞相之職。在任期間,為了要不要立呂氏子弟為王的事,王陵與太后呂雉進行了一場鬥爭。

  惠帝駕崩,呂後擅權稱制,準備立諸呂為王,向王陵徵求意見。王陵態度鮮明地告訴呂後說,高祖劉邦和群臣立下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

  因為這件事,王陵得罪了太后。太后就罷免了王陵的右丞相之職,讓他改任皇上的太傅,奪其相權,明升暗降。性格剛烈的王陵寧折不彎,托病辭官,拒不上朝。

  母親的諄諄教誨和激勵,幫助王陵校正人生坐標。勸兒事漢、矢志不渝,伏劍教子、千秋大義。王陵母墓雖然歷經兩千餘年的風風雨雨,但仍然巍然屹立,保存完好。“鹿走中原海起塵,獨從草昧識真人。紛紛都是人間死,母死高名萬古新。”王陵母親以身明志、舍生取義的壯舉,以英勇悲壯的姿態,永遠定格在後人的心中。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