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七:英國大罷工此起彼伏民眾“傷不起”
英國聯合政府大幅提高大學學費、改革公務員養老金、失業率不斷攀升、通脹率高企不下,再加上英國逢保守黨執政必然迎來新一輪罷工高潮的規律,2011年的大規模罷工可謂一浪接一浪,一浪高過一浪。
儘管英國聯合政府的公共財政緊縮計劃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因為財政大幅縮減造成的經濟復甦停滯,進而導致民眾生計“今不如昔”,尤其是政府希望通過凍結並削減公務人員的薪酬待遇並大幅改革公務人員長期處於赤字狀態的養老金,直接觸動了公務人員以及相關工會的利益,大規模抗議活動此起彼伏。
從2011年3月份,數十萬民眾走上倫敦街頭,抗議政府削減財政開支;到6月份,各大工會的數十萬公務員舉行聯合罷工遊行,抗議政府養老金改革計劃;11月初,數千名大學生倫敦遊行,抗議大學學費上漲;再到蓄勢已久預期進行的11月30日遍及全英的200多萬名公共部門人員的聯合大罷工,創下幾十年來英國罷工規模之最。
儘管2011年此起彼伏的罷工的原因是英國政府厲行的緊縮開支計劃,包括要求提高退休年齡至66歲、提高月繳費最多達50%,這一改革計劃讓公務員陷入了付出更多、工作更久、獲得更少的尷尬境地。但無論是幾十萬人還是一兩百萬人的規模,在英國全社會的看來,抗議活動似乎並沒有引起普通民眾的共鳴或者同情。
因為英國的經濟狀況讓社會公私兩極化越來越明顯,公務人員的利益爭奪保衛戰的民眾基礎薄弱。就連工黨領導埃德.米利班德在工會聯盟的年會上委婉地表示不贊成在談判期間進行罷工。
在罷工之外,2011年英國的大規模抗議活動還有兩項,一個是震驚世界的、從倫敦爆發迅速蔓延全英國的騷亂;另外一項是響應大西洋彼岸美國的“占領華爾街”行動,“占領倫敦”行動者們從10月中旬開始在聖保羅教堂前安營扎寨。
英國騷亂的熊熊烈火和對商店社區的打砸搶讓全社會開始深度反省,但抗議資本主義的“占領運動”,儘管關係全世界社會制度的演變和命運,但因其帶著社會精英層的“傲慢與偏見”卻被社會所忽略。因為在經濟不景的艱苦歲月,人們更關心生活中的柴米油鹽、衣食住行。因此當倫敦地鐵工會在節禮日罷工,給聖誕節的喜慶氣氛被蒙上陰影時,人們顯示的憤怒更明顯些。
歲末年初,公務員的養老金紛爭即將因工會和政府的妥協逐漸平息,相應地,關於工會和私營企業的勞資糾紛成為焦點。幾大工會開始要挾在新年舉行新一輪的罷工。英國社會能否經得起如此折騰嗎?包括華人在內的普通百姓傷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