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英國華人收藏界亂象叢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17 10:40:36


  中評社香港5月17日電/近年來,古董收藏熱遍中國大江南北,英國華人也不甘落後,紛紛效仿。英國華人收藏界亂象叢生,啼笑皆非事件頻頻發生。5月8日,英國華人收藏家協會在倫敦舉辦成立儀式,近300華人參加。記者了解到,華人收藏者中不乏“忽悠”和“被忽悠者”,而後者則占了絕大多數。 

  賣秦俑淘發大財

  據英國《華商報》報道,這名華人進口商姓王,1980年代初公派來英留學。王先生早年喜歡到英國各地的跳蚤市場和古董店逛逛,尋覓一些中國物件。

  大約十多年前,王先生回中國探親。在參觀秦始皇兵馬俑時,他突然開了竅。西安街頭路邊攤的一個秦俑只要20元人民幣(按當時的匯率約1.5英鎊),而英國古董店的賣價至少50英鎊。扣除運輸、清關等費用,一件物品的利潤往往是成本的十幾倍。英國人知道秦俑都是仿品,他們按藝術品對待。

  王先生開始時跑單幫,頻繁往返中國購貨,以行李物品攜帶入境,然後賣給古董店,或者委托拍賣行售出。

  王先生很快總結出這是一條發家致富的捷徑,於是成立公司、租用倉庫,從中國批量進口,並將品種擴大到允許出口的瓷器、家具、字畫、漆器、刺綉、泥人、煙鼻壺、銅器和珠寶等等。與王先生合作的古董店和拍賣行也由起初僅位於倫敦的數家,發展到蘇格蘭,威爾士,甚至愛格蘭的都柏林。英倫三島200多個經營古董的機構和個人都與王先生有過交易。

  據調查,王先生在進口申報時均實話實說,報為現代工藝品或近代仿品。他委托拍賣行也大體如實相告。一些品相較好的,王先生則會裝“傻”,故意請拍賣專家鑒定,以英國鑒定師的意見為參考數。鑒定師難免走了眼,人為抬高拍賣價。

  舊貨市場沒舊貨

  據了解,王先生絕非這類買賣的第一人,多名華人早在他之前就已收獲頗豐。王先生可能意識到早些年他從跳蚤市場購買的中國物件不過是香港前輩們從中國地攤收來的破玩意,他從此不再以購買者的身份涉足跳蚤市場。

  他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在英國上百個周末跳蚤市場尋找合作夥伴,每一個市場找一個下家,委托銷售中國物件。王先生一般每次給下家三、五樣物件。

  記者近日走訪一些跳蚤市場的攤主,他們反饋,購買中國物件的大多是中國人。一位攤主告訴記者:“十年前,買中國物件的英國人居多,近三、五年中國人後來居上。中國人似乎熱衷要買回自己家流失的東西,或者希望撿到一個大元寶,現在每個周末都能見到一撥又一撥的中國人”。

  另一位攤主說:“中國人一般會問問物件從哪裡收來的,我們都會按照委托人的吩咐,都說是家傳的。但真實的來歷,我們也不清楚。”

  記者向律師請教,大家都不覺得王先生的買賣有什麼不當之處。律師指出:“王先生利用中英兩地的差價做生意,合理合法。英國市場上賣的任何中國產品都存在利潤差。中國出廠價與英國零售價相差幾十倍的產品成千上萬。關鍵是交易不能摻雜欺詐行為。王先生以工藝品或仿品進口報關,同樣以此進入拍賣行或在跳蚤市場零售,都是法律允許的。市場上攤主的銷售術,虛構誇張來歷,不足以構成欺詐。”

  借拍賣抬高價格

  林先生是來自香港的老華僑,早在70年代末期就與一位英國友人在倫敦市中心開古董店,專門經營東方古董和藝術品。店名很洋氣,林先生從不在前台出現,他只負責從香港、泰國和印度進貨。在英國僑界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輩引薦下,林先生開誠布公地向記者講述英國古董店內中國物品買賣幾十年來的變遷。

  林先生說:“英國古董行業發展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古董店林立。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我們開始做時,一切都很正規,我們從南亞,從遠東的古董街、舊貨市場進貨,運到倫敦賣出。可能價格有一定的隨意性,例如5鎊買的,出售標價可能是200鎊或者500鎊。古董定價很難有一個衡量標準,隨行就市,雙方自願。再說,這行不像雜貨店,天天有人進來買,正所謂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但不管怎樣,那些年玩貓膩的、故意賣假貨的,僅極個別。”

  數千現代瓷器流向英國華人

  2001至2011的十年間,每年有二到三次景德鎮瓷器展銷在倫敦、曼城和伯明翰舉行。記者了解到,每次展銷的瓷器多達千件,均以失敗收場。最多賣出的不到五分之一,僅能支付場地和運輸費用,多個展銷商以血本無歸形容在英國的推銷。

  展銷結束後,貨主不願再淘腰包將展品運回中國,只能以跳樓價甩賣。標價80鎊的最後可能降到5鎊。

  記者了解到,七成多的展覽品被個別英國華人收購。初略估計,十年間展銷會留在英國的瓷器,至少5000多件,最後大多通過拍賣行、古董店和跳蚤市場流向民間,其中不少輾轉到華人收藏者家里。

  記者5月8日在參加英國華人收藏家協會成立儀式時,隨機採訪多位收藏愛好者.10人中至少有8人曾經或者目前還在跳蚤市場流連忘返,而常光顧拍賣行的約有一、二成。

  英國中醫界幾位知名人士也參加了成立大會,其中一位告訴記者,他每周末都去跳蚤市場走走,偶爾也會挑上一、二件中國的物件。他說:“我選的東西大多不值錢,最貴的也就幾十鎊。我知道地攤上擺得應該是現代仿品,逛跳蚤市場就是個閑情逸致,出來散散心,真沒指望能淘上一件寶貝。”

  另一位中醫界人士曾經營十多家中藥店,目前閑居在家,他熟悉倫敦的多家拍賣行。他說:“英國的拍賣公司這幾年生意紅火,中國的物件不管是瓷器還是家具都很容易賣出去。令人揪心的是最近幾年在拍賣行出沒的華人越來越多,華人競相抬價,價格翻上十倍、二十倍的司空見慣。

  海外華人更需理性收藏

  華人收藏家協會成立當晚高朋滿座,大使館文化參贊項曉煒代表劉曉明大使出席祝賀,收藏家單聲和錢偉鵬擔任協會顧問,周自立出任會長。

  協會的一位胡姓顧問指出,不少華人抱著淘寶發家的心態盲從,以致市場價格過熱,想撿漏發大財,成功率可能低於買六合彩,華人應該理性收藏。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