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非常困難的時期,”英國考文垂最悠久的中餐館老板說:“想想60年代的時候,還沒有肯德基、麥當勞,也沒有達美樂披薩,我們的競爭對象只有奇怪的印度菜和傳統的炸魚薯條,生存並不難。我們賣豬肉和餡兒餅,還為11點酒吧關門後的醉漢們提供食物,因為酒吧裡沒有食物。”
地道講究 “高手”大隱隱於唐人街
從20世紀初聚居東邊Limehouse區域、引發倫敦人對華人的偏見,到今日成為世界各地遊客熱點的西敏市“唐人街”,經歷了幾代人打拼的一批餐館已成為“老字號”,主打仍是粵式菜品,但至少地道廣東點心、專業拉面館、包子店、餃子館,在本地回頭客們不留神之間,已接觸到了博大精深中餐的冰山一角。
不少餐館門前都貼上倫敦本地媒體的推薦。唐人街有常有服務態度糟糕、但菜品口碑極好的小館。西方面孔的顧客們都熟門熟路,落座就埋頭點菜。肉類蓋澆飯看起來很受歡迎,燒鴨、叉燒類的也頗有生意。這樣的中餐應當說遍布歐洲各地,即使那裡沒有唐人街。
不過,在不同地方,中餐會有所不同。《中國青年報》曾稱,德國人在食材、烹飪方式選擇等方面比較保守和傳統。內臟、豬蹄、雞爪等食物,以及看不出原材料和做法的菜,不太容易被他們接受。而法國人和西班牙人則不同,這兩個國家的人會吃牛舌、豬肝、豬肺、血腸等食物。
儘管游人、本地人絡繹不絕,唐人街式的中餐也面臨著挑戰,而這多來自成本的上升。
香港《星島日報》稱,中餐館主Jon說,如果租金繼續上漲,他將不會繼續經營餐館:“我沒辦法繼續經營餐館,我在這裡繼續做生意是沒有意義的,我很多朋友都已經不在這裡做生意了。我不敢想象五年後唐人街會變成什麼樣子。”
一在華埠經營三十年的中餐廳老板稱,地方政府地稅近年亦暴漲,移民政策收緊導致的餐飲人手短缺更對中餐經營造成沉重打擊,他與不少早年移民英國的香港餐飲業者均感未來情況無法改善,隨時準備放棄華埠。
高檔精致 中餐館也要“有裡有面”
如果你不想吃外賣或者懶得去唐人街,你也能發現一些精致甚至是高檔的中餐館。這樣的中餐館並不打旅遊牌,而是散落在各處,與其它餐館“公平競爭”。
在倫敦,一些高檔的中餐廳,環境優雅,服務周到,提供高品質的菜肴,創新的菜式,以及常換常新的菜單,使得它們鶴立雞群,贏得西方食客的信賴和喜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