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以“真秦之聲”見證薪火相傳
http://www.CRNTT.com   2022-08-22 09:48:30


  中評社北京8月22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為了紀念秦箏陝西流派領軍人、秦箏教育家、演奏家周延甲為古箏藝術發展所做出的巨大貢獻,近日,由國家圖書館與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箏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的“秦箏歸秦——秦箏陝西流派領軍人周延甲先生紀念音樂會”,在國家圖書館音樂廳舉辦。

  本次音樂會選取了周延甲的部分代表作品:如《秦桑曲》《百花引》《道情》《新翻羅江怨》等創作曲目;《綉金匾》、《凄涼曲》等編曲作品,以及其他作曲家創作的《宮苑思春》《獨憑闌》《秦土情》等共12首作品,以獨奏、合奏、協奏、古箏與弦樂四重奏等多樣化的形式,展現周延甲在秦箏藝術領域的傑出成就。

  周延甲對古箏藝術的突出貢獻可以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初。通過對古箏源流的深入研究,他發現箏作為華夏民族重要傳統樂器之一,其源頭在秦地,興於盛唐,史稱“秦箏”。然而上世紀初,秦箏在秦地不僅不被世人知曉,且已日漸凋敝。有感於此,周延甲開創性提出了“秦箏歸秦”的重要觀點,推動了具有2000多年歷史之秦箏的再度複興,使秦箏藝術大放異彩。

  數十年間,周延甲投身秦箏的理論研究、箏樂編創及教學事業。他筆耕不輟,致力於秦箏學術研究,為古箏的歷史文化溯源做出了重大理論貢獻。他故地采風,為秦箏藝術譜曲,創作了大量的經典秦箏作品。其中,創作於1979年的《秦桑曲》成為秦箏陝西流派的代表作之一,以陝西地方的碗碗腔音樂作為素材,表現出思念親人、渴望團聚的迫切心情,蜚聲中外。

  為將“秦箏歸秦”這一事業傳承下去,周延甲以箏為家,言傳身教,孜孜不倦培養出一大批秦箏演奏家、教育家。其一家三代傳承秦箏藝術,更在音樂界傳為佳話。此次音樂會中,周延甲的子女——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周望、浙江音樂學院教授周展,與兩位第三代傳人同場演出。他們撥動琴弦,盡情揮灑,向觀衆展現了秦箏藝術的薪火相傳。

  “周延甲先生一生心系秦箏的發展與傳承,堅守初心,白首不渝,不僅使失傳已久的秦箏重新回到秦地,展現出秦地文化強大的生命力,而且讓秦箏走向中國大地、走向世界樂壇,他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古箏人求索藝術的真知。”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沈誠說。

  本次音樂會是對秦箏藝術的總結和展望,也是對周延甲不懈奮鬥、嚴謹治學、永求創新精神的緬懷和繼承。現場反響熱烈,觀衆黃女士表示,箏樂的演奏技法之妙、表達情感之深,使其深受震撼,周延甲先生傾其畢生複興秦箏的精神更令人敬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