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戎回國殺敵
1941年,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美國正式對日宣戰。血氣方剛的美國華裔青年李達平即加入美軍,奔赴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戰場。至今,101歲高齡的他,仍然對在前線犧牲的兩位同鄉念念不忘。當時,他們三位華裔青年一起加入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隊,結果他們中的一個在出發半路遭德軍偷襲身亡,另一個也在中國前線被炮彈炸死。
像李達平一樣回國親自參加抗戰的海外僑胞並不在少數。1939年,旅居馬來西亞的華僑陳鴻文應蔡廷鍇將軍邀請,回到廣東招募培訓抗日民團,將在日所學軍術傳授給當地民兵,並親自參加戰鬥。“祖父在任上死守揭陽,一定程度上牽制了日寇鐵蹄西進和北犯,確保了祖家漳州古城無恙”,追憶祖父歸國抗敵的陳文,如是表示。
“七七事變”後,旅泰僑胞鄭鬆濤回國參加抗日救亡運動,戰鬥中,為掩護戰友脫險而不幸被日軍捕獲並砍首碎屍,犧牲時年僅22歲;旅越女僑胞吳秀遠在加入“南洋華僑戰地服務團”後,即回國參加戰地救護工作,後不幸被日本流彈擊中,光榮犧牲,年僅19歲……
1932年,中國國民黨十九路軍在上海力挫日軍。其後,200多位華僑組成華僑抗日救國義勇軍,直接參加到抗日戰爭中。其時,海外僑胞受愛國之情驅使,回國抗敵的事例不勝枚舉。統計數字顯示,僅泰國地區回國參加抗日戰爭的愛國青年就不下七八千人,這中間即有很多人為此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組織救國團體
作為全球僑胞最集中的地區,“七七事變”後,新加坡118個僑團聯合成立馬來亞新加坡華僑籌賑祖國傷兵難民大會委員會,以陳嘉庚為主席。其後,鑒於抗戰形式日漸嚴峻,1938年東南亞45埠籌賑會、慈善會和商會的代表們又另外組織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簡稱“南僑總會”),作為東南亞華僑抗日救國運動的最高領導機關,領導數百萬僑胞支援祖國抗戰。當時南洋著名的抗戰團體還有菲律賓華僑援助抗敵委員會、暹羅(泰國)華僑各界抗日救國聯合會、緬甸華僑救災總會、越南南圻華僑救國總會等團體。
同樣處在法西斯瘋狂肆虐的歐洲僑胞們,亦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開展支持中國的抗日救亡運動。早在“七七事變”之前,英、法、德、荷、比、葡、瑞士等國的僑民,就已經建立起以首都為中心的全國性的華僑抗日救亡組織。
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僑胞,在“七七事變”傳到美國紐約後僅僅幾個小時,就在僑領司徒美堂等人動員下聯合建立了統一的華僑救亡組織——紐約華僑救濟總委員會。當時,美國當時最大的華僑抗日團體還有三藩市(舊金山)的旅美華僑統一義捐救國總會、芝加哥華僑救國後援會。前者直接統屬的分會還有47個,遍及美國西部,甚至延伸到墨西哥、中南美洲300餘處大小城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