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日電/中國僑網報道,文萊目前共有8間華校,全為非政府學校;其中,5間華校只提供小學教育,包括位於都東縣的都東中華學校以及九汀中華學校,位於馬來奕縣的雙溪嶺中嶺學校和那威中華學校,以及淡武廊縣的淡武廊培育小學。另外3間華校則提供從幼兒園至中五的華文教育,包括斯里巴加灣市唯一的華校——文萊中華中學以及位於馬來奕縣的詩裡亞中正中學、馬來奕中華中學。
改善教法 活學活用
從1974年就在中正中學服務,至今已長達35年的沈仁祥校長,可以說見證了華文教育在文萊獨立後的整個發展。在他看來,只要改變教學方法、理念和教育態度,文萊華文教育的未來還有一片非常廣闊的天空。
沈仁祥透露,文萊的華文教育已有接近100年的歷史,“早期的華校,是純華文教育的學校,除了英文和馬來文科目,教學語言都是華文、書寫也是華語;所以,當時的華文是比較扎實的。”
隨著文萊全面獨立,並實行新的教育政策後,英語成了主要的教學語言。沈仁祥坦承, 由於英語、馬來文和爪夷文都是文萊教育體系的必修科,若學生還要學習華文,無疑將進一步加重孩子的負擔。“在沒有官方力量的幫助下,學習華文對於學生而言是一種很辛苦的事。”
一旦再遇上華文程度不好的家長,就會忽略孩子的華文教育,導致華文環境越來越壞。“無形中,使用華文的程度越來越少,孩子的日用語,已經變成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