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23日電/可能有不少國人覺得西方人生活率性而富有創意,其實,一樣有不少海外華人做著有意思的工作、過著有個性的日子、經營著闖勁十足的人生。該報邀請到有趣的新西蘭華人家庭,講述他們獨特的農場生活。
來自蘭州的張峰、海倫夫婦年約四旬,以前在國內時,先生是在鐵道部門擔任工程師。兩人話語爽朗,高聲豪邁,回憶起艱苦的奮鬥經歷,都付之談笑:
老爺子5分鐘教完了
據新西蘭中文先驅報報道,農場工作遠遠不是什麼容易的事。雖然養殖的很多環節通過自動化設備來控制,但是當要動用人力時,都是打的硬仗。現在我們看起來一切都很順當,但起步階段那種白天連著黑夜的苦、累、精神壓力,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承受得住的。
我們家現在有個3個大棚,大約是5萬只雞,其中最大的棚養著2.6萬只雞。一般規律是大約42天為一個大周期,在這期間,負責供應飼料的公司會來農場4次左右,根據肉雞生長階段的不同來更換配送飼料。當時間來到周期的後段,我們就要根據上面公司對尺寸大小等的要求,開始忙著選擇讓肉雞出欄了。
每個周期我們都承擔著大量的工作,需要技術、需要機械、需要體力,還需要爭分奪秒,因為所有的任務都環環相扣,緊密聯系,不容閃失,而且每一項工作也都不容易完成。
最初我接手時,農場的上一任主人,就是一個新西蘭老爺子教了我——但以前我哪裡見過那麼大的拖拉機啊,別說駕駛它,見都很少見到,可是老爺子教了5分鐘,走了。然後,我上了拖拉機。但是這時我發現,并不是要我在農場的露天地裡駕駛它,而是要我把它開進養雞大棚裡頭,并且一進去就馬上要幹活、要完成很多不同任務,還不能磕到碰到周圍,嘩,我當時那個反應。當時,那麼大的一個雞棚,整個地面滿滿的木屑層,要我立刻驅動拖拉機運起來、推進棚裡把它鋪出來。
前任的洋人農場主當然手很快,但我在最初時期,一勞動起來,就是一天十幾個小時地工作啊。熟練的洋人農場主可以一次就運很多、做很多,但我只能以少量多次的方法,不停地來回跑、不停地來回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