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跡象表明,中國製造業成本極低的時代即將終結。(資料圖片) |
英國《星期日電訊報》9月9日發表文章,題目是“‘中國製造’會由於價格過高而失去市場嗎?”文章摘要如下。
如果想抓住中國一躍成為工業強國的本質,最好能到珠江三角洲的大型工業城鎮看一看。化學煙霧和機器的轟鳴聲提醒我們,中國南方已經成為全球製造業的焦點。
近年來,許多中國城鎮成為了西方廉價消費品的專門生產線。佛山的工廠製造電器和玩具,溫州則幾乎完全壟斷了打火機製造業。不過,儘管出口商品多種多樣,但幾乎所有這些城市都在向全球消費市場出口一種無形的東西:低廉的價格。
大批勞動力從農村擁入城市尋找工作,加上西方跨國企業降低成本的壓力,中國形成了巨大的廉價勞動力市場。商品價格相應得以保持低水準。然而,令人不安的跡象表明,製造業成本極低的時代即將終結。
的確,中國的出口仍在不斷增加,原本可觀的貿易盈餘進一步誇大。許多跨國公司繼續向中國追加業務外包的生產訂單。德勤會計師事務所上個月展開的一項調查顯示,有2/3以上的製造商打算在中國開展或增加生產活動。
英國製造業負責人簡·洛奇說:“對全球製造商而言,中國仍然是製造業中心。然而,今年夏季發生的事件和不斷增大的成本壓力會讓他們意識到,在新興市場展開運作存在一些潛在風險。”
儘管缺少關於中國勞動力和製造成本的集中記錄,但零星證據和跨國公司最近的一系列決定表明,變革的跡象可能會越發明顯。
巴黎國民銀行的首席亞洲經濟師安德魯·弗雷裏說:“中國出口產品的價格最近出現上漲。考慮到中國作為出口國的重要地位,人們擔心價格上漲會增大全球通貨膨脹的壓力。”
弗雷裏說:“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增加,單位勞動力成本上升可能導致出口成本增加。”
長期以來,中國南方的廉價勞動力一直是專家爭論的話題。有些人認為勞動力供應仍然充足。瑞士銀行首席亞洲經濟師喬納森·安德森卻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安德森上個月指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中國經濟是否缺少勞動力,而在於是否缺少廉價勞動力。在過去10年的大部分時間裏,由於農業經濟幾乎停滯不前,農村的年輕勞動力供應充足,所以製造業能夠毫不費力地以相對菲薄的工資招聘到工人。
“計劃生育政策導致人口結構發生急劇變化,所以中國缺少18-28歲的農村勞動力。加上農業經濟的復興,這種變化就開始推動工人工資大幅增加,幾年前只是極低的速度增長,現在的年漲幅則達到了13%-15%。”
最近,在中國製造產品的外國企業的稅務負擔加重,加上人民幣升值,也導致了成本上升。此外還有要求中國解決環保問題的國際壓力帶來的影響。許多人認為,這不光是對當地河流污染或氣候變化的矛盾心理,而是經濟生存的問題。
李宜良(音)在珠江三角洲經營的工廠為多家跨國企業生產塑膠玩具。他正在考慮把工廠遷到別處:“我們為什麼要為達到這些環保要求而掏錢?其他成本已經夠高了,我們掏不起這筆錢。”他的話代表了許多同業者的觀點。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