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務院公布的外交政策戰略計劃則稱,俄羅斯在一些領域的“負面舉動”達到了蘇聯解體以來的“頂峰”,其中包括“强化中央集權、政府對國民經濟幹預過多、限制媒體自由”等。3月和4月,美國分別公布了《國際人權年度報告》和《2006年度支持人權民主——美國記錄》,均以較大篇幅猛烈抨擊俄國內“人權、民主和自由”狀况。
言論上的爭執,體現的是兩個國家間戰略上的較量。自冷戰結束以來,在美國的直接推動下,北約大步進逼到俄羅斯家門口,其東部邊界距聖彼得堡可謂近在咫尺;家門口的一些鄰居搞起“顔色革命”,鬧得俄羅斯坐臥不寧;美駐軍中亞幷加緊對外高加索地區滲透,俄羅斯的戰略空間日益緊縮。
年初,美國以防禦伊朗和朝鮮導彈襲擊爲由,宣布計劃在波蘭和捷克分別建立攔截導彈發射基地和反導雷達基地。4月10日,美國總統布什簽署了《北約自由統一法案》,使美國支持北約東擴行動的法案成爲法律。
1991年,隨著蘇聯的解體,冷戰兩大陣營中的一方土崩瓦解。但美國的戰爭思維幷未隨冷戰結束而改變。時隔16年後,北約仍然旗幟高揚,幷且毫不掩飾地加速膨脹。
這股失去了制衡而急劇膨脹的力量,體現出的是更爲隨意甚至肆意在世界範圍內動用武力的傾向。
作爲繼承了冷戰陣營一方主帥蘇聯絕大多數力量的俄羅斯,也從未放弃其强國的意識。隨著世界性能源緊缺導致的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價格的飛漲,世界最大天然氣出口國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俄羅斯逐步走出經濟低穀——自2000年開始走出危機後,俄羅斯年均經濟增長率超過6%。據世界銀行統計,2006年俄國內生産總值超過1萬億美元,位居世界十大經濟體之列。俄中央銀行預計,未來幾年俄年均經濟增長率將保持在6.5%~7.0%的水平。
經濟的恢複,使俄羅斯終于開始恢複幷挺起它“强壯”的腰杆。根據未來3年俄聯邦政府預算,俄2008年度國防支出將在2007年的基礎上增長16.3%,達到368億美元,至2010年將進一步增加到455億美元。
與美國2008年度高達6923億美元的國防預算相比,俄羅斯的年度軍事預算依然望塵莫及。但是,這種强烈的“對抗”氣息,還是傳遞出了某種明顯的信號。
中東,擺不脫的泥潭還是離不開的油桶
12月3日,美國16個情報機構突然推出一份頗具爆炸力的“情報評估”。《紐約時報》援引報告說,情報機構擁有“高度信心”認爲,伊朗計劃將核原料最終制造成核武器的研發工作已經于2003年停止。
報告還說,盡管伊朗仍然繼續鈾濃縮項目,但2015年之前不太可能生産出足够制造出核武器的原料。
這份報告是根據10月31日以前所獲得情報撰寫的,而就在10月17日,美國總統布什還以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發生來“警告”世人。
這無疑是對布什“伊朗政策”的致命一擊。2007年以來,美國頻頻向海灣地區調兵遣將:增派航母戰鬥群;在波斯灣進行自2003年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集結;制定打擊伊朗1200個目標的空襲計劃;在海灣國家部署“愛國者”導彈……
面對難堪的局面,布什總統4日稱,他不會因爲新的情報結論而放弃對伊動武可選方案,美國也不會放弃在外交上孤立伊朗、推動國際社會對伊朗采取制裁措施的政策。
這一點也不令人驚訝。4年前,美國以所謂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爲借口入侵伊拉克,然而,在推翻薩達姆政權後,10餘萬美軍翻地三尺,也沒有找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