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21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21日刊文說,美國新政府上台,印度對奧巴馬新政府的關注聚焦於三點:美印核協議是否會被批准簽署;奧巴馬打恐轉移到阿富汗戰場使巴基斯坦成為美國外交重中之重,是否會削弱印度的地位,甚至幹涉克什米爾糾紛;印度在美國亞洲戰略中的地位問題。文章摘錄如下:
關於第一點,早在1974年印度秘密核爆,美國就對它進行制裁。1998年印度公開核試炸,克林頓總統盛怒而導致更嚴厲的制裁。布什想以半正式承認印度核大國地位,一方面幫助印度發展核電站,另一方面監督並限制印度研發核武器。美印核協議已於去年底由國會通過,但批准與簽署要等奧巴馬新政權來做。
美國南亞專家、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柯亨(Stephen Cohen)去年12月在印度理工大學講演時說,奧巴馬新班子中有很多智囊不同意對印度核武器網開一面,估計將會在美印核協定上做些調整。另外,美印核協議在印度也受到左右兩翼的攻擊,認為它會損害印度的獨立主權。
印度要扮演更大角色
第二點牽涉到印度充當南亞“領頭羊”的問題,印度對塔利班武裝活動不但嚴重關注,而且想通過阿富汗重建來“化幹戈為玉帛”。布什政權對印度的主動性是比較欣賞的,可是印度朝野都注意到:奧巴馬政府將把戰略重心從伊拉克轉移到阿富汗與巴基斯坦,把阿巴兩國、印度劃成“恐怖盛行地區”,這就使印度變成“ 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地區的附屬部分,這會嚴重損害印度自尊心。
更令印度反感的是,奧巴馬方面曾經透露將帕克林頓擔任特使調解克什米爾糾紛。克什米爾是印度外交內政上最敏感的問題,半個多世紀來為此不知花了多少心血。最近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邦和平舉行選舉,產生了地方黨和國大黨聯盟新政府,形勢向好的方向發展。印度絕不會歡迎美國特使去插手。
關於第三點,由於經濟力量大大上升,印度也想在國際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印度總理辛格去年9月3日接受法國記者採訪時,“我們(印度)是僅次於中國的發展中國家的第二大經濟,因此是潛在的重要角色”。他的話表明,印度不甘心坐冷板凳。在這一點上,很多統治精英對美國的亞洲戰略是有保留的,對奧巴馬新政權也不抱幻想。
對美國新政府有複雜心理
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教授賈蘭尼(Brahma Chellaney)最近發表文章,引了五角大樓《國防檢討報告》所透露的美國在東亞海區保持穩定平衡的意圖,並看到中國成為“該地區的擁有巨大基地的軍事競爭者”而沒有引起美國受安全威脅的感覺。他說:“中國實際上已經成為美國的銀行”,北京與華盛頓之間已經形成“放債者與欠債者的關係”。
他又談到美國英籍歷史學家、哈佛大學教授佛爾枸遜的新詞“Chimerica”,認為這是因為中美關係“從冷戰第二階段的權宜聯盟到(當今的)緊密互相依靠”的發展所致。
柯亨在講演中想給印度知識精英吃定心丸,強調美印兩國的經濟交往起著“壓艙物”保持大船穩定的作用。他說,從奧巴馬和副總統拜登的經歷來看,美印核協議終會批准簽署,美印軍事合作將會繼續,經濟來往將會加強。同時,還有個“人的橋梁”(human bridge)因素:“衆多的美籍印裔充當著兩國之間互派的大使”。
他舉例說,美國公司經理最喜歡喊的是“幫我找一位印度人”。他說,人們認為美國想利用印度在亞洲平衡中國是一種誤解。“正像布什政權是從解決中國問題的角度來對待印度的,奧巴馬將從解決阿富汗問題——他認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衝突——來對待印度。”
可以想見,印度是以複雜與矛盾的心情迎接奧巴馬時代的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