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4日電/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開會議,為下半年中國經濟政策 “定調”。會議傳遞的息顯示,中國經濟正處於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宏觀經濟政策取向將不會改變。
會議指出,要繼續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全面落實和充實完善刺激經濟的一攬子計劃和相關政策措施。
去年四季度以來,面對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中國政府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並採取了四萬億元投資計劃、結構性減稅、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完善出口信貸保險和出口稅收政策,適時調整出口退稅率等一攬子應對措施。
新華社報道,及時的應對措施帶來了明顯成效。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多,企穩向好勢頭日趨明顯。生產增速穩步回升,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7.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6月份增速更達到10.7%。
作為經濟企穩回升的動力和抓手,國內需求增長加快。今年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3.5%。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其中商品房、汽車銷售分別增長31.7%和17.7%,成為內需增長中兩個較為突出的亮點。
財政貨幣“雙政策”起到的積極效果,也得到了國際上的讚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2日在報告稱,雖然全球經濟危機對中國經濟造成了重擊,但中國政府採取了迅速而有力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這些政策對促進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決策層並沒有對經濟形勢表示盲目樂觀。此次會議指出,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仍然很多,經濟回升基礎還不穩固。因此,要做到“宏觀政策取向不能改變,調控工作不能放鬆,調控重點更加突出”。
經濟學家厲以寧認為,上半年經濟可以說已經見底,但是否回升還要再進一步分析,回穩的基礎還不夠,無論是積極的財政政策,還是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都還不是改變的時候。
在保持宏觀經濟政策連續性的同時,如何完成保增長這項首要任務?“六個更加注重”成為保增長的關鍵詞。中共高層在會議上特別強調,要在保增長中更加注重推進結構調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創新,更加注重加強節能環保,更加注重城鄉統籌和區域協調發展,更加注重深化改革開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中國30年改革開放的經驗證明,在外部經濟形勢嚴峻時,往往會對經濟調整產生“倒逼”作用,為新一輪經濟增長打開空間。在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的帶動下,中國經濟的結構調整正在積極推進,並取得可喜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