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智庫峰會主論壇的代表與專家圍繞“全球金融危機發展趨勢及預測”的主題展開討論 (資料圖片) |
中評社香港7月25日電/中國擁有智庫數量2000家,在數量上超過美國,但僅有70多家被國際認可,許多機構缺乏獨創研究,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最近一批中央級的智庫機構正在通過改革,把脈國家發展前沿問題,力圖帶動中國智庫水平的提升。
大公報報道,按照一般定義,智庫是一個對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政策進行調查研究的機構,通常獨立於政府或政黨之外,依靠獨創研究對國家政策產生重要影響,甚至有西方學者將其成為繼立法、行政和司法之後的“第四部門”。美國的布魯金斯學會、蘭德公司不僅影響到白宮決策,甚至受到全世界關注。
據有關統計,中國目前已有智庫超過2000家,在數量上已超越美國。但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公布的《2008全球智庫報告》則只統計了中國內地智庫74家。大量缺乏建樹的研究機構未獲認同。
與美國很多智庫是獨立機構不同,中國的智庫絕大部分附設於黨政部門,依靠財政撥款進行工作。很多研究人員習慣於解釋既定政策的合理性,缺乏前瞻性研究,被批評為“最擅長揣摩上意”。
智庫體系開始轉型
事實上,中國的決策層近年來更加注重智庫學者的意見。政治局定期邀請學者就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熱點舉行專題講座,徵求專家學者意見建議也被納入到決策程序中,以加強決策的科學化、專業化與民主化。例如,由中共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鄭必堅出任會長的“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在國際社會享有“中國的戰略智囊庫”之稱,在民間外交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主辦的《戰略與管理》雜誌,被國際社會譽為“東方的《外交事務》”。
今年三月,由原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領銜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成立,被稱為是規模空前的超級智庫。7月2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在北京舉辦了全球智庫峰會,為應對金融危機和中國經濟增長出謀劃策。
新智庫由中國總理溫家寶親自批示成立的,整合了國家發改委下屬的國際合作中心和對外開放諮詢中心兩大機構。據稱,溫總理告誡,在當前經濟形勢複雜多變的情況下,僅靠經驗,靠少數人的智慧是很難作出正確決策的,必須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因此新智庫一成立便列出了今年要重點研究的19個課題開展戰略性、宏觀性、前瞻性研究,包括金融危機第二波衝擊的可能性、構建國際金融新秩序、中美戰略經濟合作等等,要求拿出可操作性強的研究成果。
有別於以往的官方機構,新智庫擁有“半官方半民間”的身份,成員來自黨政部門、大型企業、大學、銀行、港澳商會,形成了超越單一部門和社會集團的人事布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原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劉克崮評價說,這是在探索建立中國特色的半官半民的新型高級智庫的一次質的飛躍,中國智庫體系的變革剛剛開始。
兩大幹校同時改革
而中國兩所級別最高的幹部學校同時也是高級智庫,即隸屬中共中央的中央黨校和隸屬國務院的國家行政學院,近日也紛紛走出改革步伐。中央黨校上周宣布撤銷4個研究中心,並對6個研究中心進行調整。被撤銷的包括“經濟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中心”、“管理科學研究中心”、“企業發展研究中心”。分析人士認為,此舉旨在整合科研力量,揚長避短,使黨校更加集中精力研究關乎黨建政改的重大課題。
國家行政學院方面,目前正在籌建一個國際級的應急管理培訓基地,負責對全國各級官員進行如何應對突發事件的培訓,同時對於突發事件和應急管理進行課題研究。
政情分析人士指出,最近幾年,北京一些重要智庫,陸續開始對現有學術資源展開整合,研究領域更注重對現實問題的創新探討。比如很多政治類研究機構過去都設立有國際共運史的研究部門,現在有的撤併壓縮,有的轉型研究世界政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