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7日電/環球時報報道,中印第13次邊界談判將於今天拉開帷幕,但印度近幾個月來的強硬姿態卻為談判蒙上了一層陰影。
4月初,印度總統帕蒂爾訪問中國藏南達旺地區,他是印度歷史上第一個訪問中印爭議地區的總統。
5月底,印度空軍參謀長法里.梅傑上將公開宣稱,來自中國的更大威脅迫使印度在與中國存在爭議的“阿魯納恰爾邦”部署兩個中隊的俄制蘇30MKI先進戰機。
6月,印度軍方宣佈再向靠近爭議地區的阿薩姆邦部署兩個山地師,這就使得印度在這一地區的兵力超過了10萬。7月,有印度專家公然宣稱中國將在2012年向印度發起進攻。
路透社6日的分析稱,“印度決定在‘阿魯納恰爾邦’邊界增加駐軍以及提高該地區的防空,這些舉動加劇了緊張氣氛,公開宣佈軍方部署的做法也無異於火上澆油。印度或許擔心中國在該地區擴充軍隊,以及侵入邊界,但公開談論中國威脅以及設法反制的做法只會起到反效果。這是有史可鑒的。1962年兩國邊界戰爭前幾個月,印度擺出公然反對中國的咄咄逼人姿態,(至少有一些人認為),只招致後來在短暫衝突中自取其辱。”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南亞問題專家藍建學博士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最近幾個月來印度在中印邊界的一系列動作,有向即將到來的中印邊界問題談判施壓的意味,想以此向中國表明一種不妥協的姿態。“不論增兵還是發過激言論,都是為了製造強硬的輿論氛圍,在中印已經就邊界談判問題達成原則性共識的前提下,印度這樣做是非常不合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