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6日電/本月7日至8日,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將在印度新德裡舉行第13輪會晤。
《世界新聞報》報道,此次會談的氛圍似乎不同以往。近段時間裡,中印邊界問題被兩國媒體不斷熱炒,“中國威脅論”在印度時有抬頭。與此同時,印軍在邊境地區動作頻頻,以應對所謂的“中國軍隊的越境騷擾”。兩國的空氣中似乎飄浮著一種隱約的火藥味。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這次會談不太可能在邊界問題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在過去的60多年中,中印雙方圍繞邊界問題展開了數十輪多機制、多級別的談判,然而,邊界問題似乎正在走入一個死胡同。追根溯源,主要原因還在於印度方面所固守的“承認現狀”的解決思路,以及與之相伴的三種心態的羈絆。
不良心態一:“殖民遺產天然繼承者”
中印兩國邊界爭端緣起於英國殖民者1914年炮製的、被中國歷屆政府所拒絕承認的《西姆拉條約》及“麥克馬洪線”。由於“麥線”的非法性,炮製者直到20年後才在相關地圖集中標出“麥線”具體位置,且標明“未經標界”。
然而,1947年獨立建國後,印度自詡“大英帝國天然繼承人”,要求全盤繼承英印殖民帝國在藏特權及侵略遺產,堅持認定中印邊界已經劃定,兩國不存在邊界問題;並聲稱若要談判,中國須首先承認“麥線”,並接受印方主張的西段邊界線(即按分水嶺劃分),在此基礎上雙方可就一些“枝節問題”進行談判。
對於邊界問題,中國政府從一開始態度就十分明確,即中印邊界從來未曾劃定,《西姆拉條約》及“麥線”是英印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背著中國政府所為,是非法的。中國向來認為,中印兩國理應遵循互諒互讓、有取有予的原則,解決邊界問題。然而,由於成因複雜,中國願在“麥線”問題上採取現實態度,從未要求印度歸還舊殖民主義者非法並入印度的全部中國領土。
不良心態二:“放棄特權換回報”
獨立後的印度繼承了大英帝國的“西藏應為中印緩衝區”的地緣政治觀,全盤接受了大英帝國在藏的所有特權。即便西藏和平解放後,印度也遲遲不肯放棄這些特權。尼赫魯政府甚至慫恿達賴出走境外,尋求“藏獨”。
1954年4月29日,經過多輪會談,中印兩國簽訂了《中印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印度被迫放棄在藏特權。但尼赫魯政府想當然地認定,通過該協定,中國政府承認了中印兩國邊界現狀,即完全按“麥線”劃分,這是中國對印度“放棄在藏特權”的回報。同年,印官方地圖開始將印邊界說成是“牢固和明確的”。
隨後不久,在這種“要求回報”心理的強烈驅使下,尼赫魯政府理所當然地推行起更加冒進的“前行政策”,並最終引發了中印1962年的邊境衝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