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日本華人。 |
中評社香港9月3日電/長期以來,喜歡指點江山的華人至今依然缺席日本政壇。二戰以來,只有4位華人參加過日本的國會議員選舉,僅1位當選,敢於站出來挑戰選舉的人數寥寥。在8月30日實施的日本眾議院選舉中,日本華人中雖然去投票的不少,但是目前還沒有表達自己心聲的政治團體。日本的三大中華街,都本著“在商言商,不問政治”的原則,對選舉不做任何呼籲和組織活動。
新民網報道,日本華人參政之所以很少,大致是受到主客觀兩肋制約。客觀上主要有三種因素。第一是日本社會結構的制約。日本基本上是一個單一民族的國家,社會均質性很強。這種均質性所形成的內向高度協調的社會,必須具有一種“壁壘性”,即外人難以融入這個社會,除非完全接受其規則等,否則很難進入。外國人在日本、尤其是中國等亞洲人,很難介入其中,特別是政治領域。
第二是日本政治現實的制約。戰後美國占領日本,進行了強制性的“非軍事化”和“非政治化”的政治改革。美國在改變原來以戰爭為中心的日本政治體制的同時,將一般國家具有的正常的政治功能葉進行了相當的閹割。日本的政黨乃至選舉都具有“非政治化”傾向。如果許多日本選民都不是作為一個政治參與著來投票,是以“劇場效應”選“明星”,那麼,作為外國人就更無從談起“參政”了。
第三是中日關係的制約。中國與日本,由於種種原因可能是最不易於相互溝通的對手關係。儘管在國家發展尤其是經濟發展中,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已成為共識。但在亞洲定位和於美國關係等重大問題說,中日還是存在利益衝突的。那麼,華人參政是站在日本人的立場上,還是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上,就會成為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