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在“調結構”還是在“保結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05 09:05:33  


中國經濟最根本的結構性失衡是高儲蓄率或者高投資率同低消費率之間的失衡。
  中評社香港9月5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9月4日載文《中國在“調結構”還是在“保結構”?》,摘要如下:

  最近有諸多跡象表明中國政府正在“調結構”上下功夫。繼8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抑制部分行業的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後,國家發改委牽頭制定的《關於進一步鼓勵和促進民間投資的若干意見》也於8月上旬上報國務院,該意見計劃向民間資本開放基礎產業、基礎設施、金融保險、文教衛生和公共服務等五大領域。 

  從這些措施可以看出,目前中國政府的“調結構”只停留在產業結構調整的層面上,即抑制部分產能過剩的傳統產業,同時向民間資本開放有進入壁壘的服務業。 

  但是,產業結構失衡只是表面現象,中國經濟最根本的結構性失衡是高儲蓄率或者高投資率同低消費率之間的失衡。從某種程度上看,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等服務業的投資,儘管這有利於打破民間資本的市場准入壁壘,但從本質上還是在走高投資推動高增長的老路子,與其說是“調結構”不如說是“保結構”。 

  在2008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國政府提出了“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等一系列政策目標。從官方的表態來看,“調結構”似乎就是調整產業結構。比如,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8月31日至9月1日在吉林考察時就強調,要更好地把保增長與調結構有機結合起來,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帶動產業轉型和技術升級。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