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未來隱形轟炸機。
|
中評社北京12月4日電/《環球》雜誌文章稱,如果將西方國家對中國軍力的關注點做一個排序,那麼空軍在各軍種中被關注的程度無疑相對較弱。這主要是因為過去中國空軍與西方空中力量差距過大,另一方面也與中國空軍的戰略地位以及對外開放程度有關。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先進戰機進入中國空軍的作戰序列,西方對中國空軍的評估在逐漸深入。只不過,由於多種因素的制約,在這種評估中,“失真”、偏差,甚至偏見都是在所難免的。
誰在評估中國空軍
誰在評估中國空軍?表面上看,主要是西方主流媒體。比如,11月1日新華社對中國空軍許其亮司令員的訪談,就被法新社曲解為“中國外太空軍事化”的開端。此外,國外媒體還時常就有關中國空軍的問題採訪西方高級將領。不過,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這些應該算是報道或評論,並不能稱之為評估。
真正意義上的評估,主要來自於西方國家的政府、軍隊和各種智囊機構。
西方政府對中國空軍的評估,最典型的就是美國國防部的年度“中國軍力報告”。每年,洋洋灑灑數千言的“中國軍力報告”都會為“中國威脅論”提供充足的“數據”。這份報告中也包括對中國空軍的評估部分,其中既涉及到編制、序列的調整,也有裝備的更新和訓練體制的改革。
西方軍隊的一些研究機構也會對中國空軍做一些評估性的工作。例如,西方的國防大學、空軍大學等高等軍事學府,每年都會公開發表相當數量的相關文章和報告。
當然,無論是西方政府的國防部、情報部門還是軍方,肯定會根據各類情報途徑得出更加詳盡的內部評估結論,但它們在解密之前外界無法得知。
因此,就公開的評估來看,無論是從系統性還是科學性來衡量,西方國家評估中國空軍的“主力”,應該算是各類民間智庫與專業分析機構。這裡既包括像蘭德公司、美國企業研究所這樣的大型綜合性智庫機構,也包括《簡氏防務周刊》《航空航天技術周刊》等專業的防務類分析媒體。後者相對於主流媒體專業性更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