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6日電/新華網消息:去年12月26日,中國海軍赴亞丁灣首批護航編隊啟航。這是近五個世紀以來中國海軍首次駛出領海保護國家利益。中國海軍現在已經派出四批艦隊赴亞丁灣護航,這次護航行動對中國海軍意味著什麼?我們從中獲得了哪些經驗和教訓?著名軍事專家尹卓少將25日做客新華網,和網友互動,回顧中國海軍亞丁灣護航一周年。
談到針對海盜這種非傳統安全威脅,我們會研發什麼樣的武器裝備時,尹卓稱,目前為止按民標造的護航、護衛艦艇還是比較少,只有法國海軍造了,因為法國海岸警衛隊和美國、日本不一樣,美國、日本有專用的海岸警衛隊,但是在近海活動的。法國海軍沒有設海岸警備隊,他的大西洋方向和地中海方向兩個地方的戰備司令國家授權擔任海洋總督,所以他一方面負責海洋防禦同時負責海上執法。花卉級主要為的就是海上執法用的,所以在海軍作戰編隊裡專門有這種專用的護航艦艇,這種艦艇造價比較低、武備比較簡單,但是有直升機平台,通信手段比較完備。
其他的比如非致命性武器是可以考慮的,但是為了反海盜專門研製艦艇各國還沒有,飛機也還沒有。但是可以考慮一些戰術運用,比如大型反潛機、海洋巡邏機加上水面艦艇的配合,這是一種高效的方法,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了。
當談及我國海軍建設上應該遵循哪些規律和經驗時,尹卓稱我們建設的是一支具有中國特色的海軍,我們不像有些國家是全球性的,所有的利益都要靠軍事手段來維護,我們不是,我們有很多利益在全球分布,但並不是所有的利益都要用軍事手段維護,動輒動武不是我們和平外交政策的出發點。
國際上有些通用的規律,艦艇離不了航空兵,海軍艦艇要和空軍有效結合才能形成綜合的力量,有了制空權以後艦艇有能力對岸上進行突擊,有非常強的對海能力,另外還有很強的反潛能力,但是這些能力的發揮都有賴於空中保護,水面艦艇對空中飛機有一定的空域能力。空中飛機是三維空間的機動,三維空間比水面多了一維優勢,所以把空間手段和水面手段結合起來,包括預警機、空殲機、大型巡邏機,大型海面作戰飛機。
再有一個重大的趨勢就是水下,目前為止這個規律還是沒有改變的,核動力化使潛艇從一種戰術手段變成了一種戰役甚至是戰略手段,潛艇地位的提高主要靠的就是核動力化。這是我們機械化建設裡的基本規律,當然,還有一個信息化就是水下對抗的重要性,現在看來是越來越重要了,網絡中繼站已經轉移到水下、水面和空中、太空,網絡中繼站是聯為一體沒有界面分別的,手段是不一樣的,但是必須要關注各個層面,只有這樣才能使信息化建設成體系地發展。這些都是屬於海軍建設的一般規律,雖然是一般規律也是普遍規律,是大家都要遵循的。當然,我們還有一些特殊規律,我們的作戰目的、軍事行動目的和別人不一樣,這是我們的特殊化。因此我們是中國特色的海軍,同時也要遵循海軍建設的一般規律,將這兩者更好地結合,我們海軍建設就能多快好省向前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