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有人認為當年的U形包圍比今天中國面臨的C形包圍更嚴重,我無法完全同意。當年美蘇對中國構成的“U形”包圍,總體上是戰略防禦性的,雖然美蘇雙方都擺出咄咄逼人的進攻態勢,甚至是核訛詐。當時,美蘇之間的矛盾才是世界的主要矛盾,雙方都不願意因為和中國發生戰爭,而讓對方坐收漁翁之利,因此,對中國只是進行戰略威懾,並無實質性的大規模進攻準備。但今天美國率領新舊盟友對中國構築的“C”形包圍,則完全是戰略進攻型的。這種包圍,就像吸血蝙蝠一樣,趴在中國身上,一邊吸一邊嚇中國。也就是說,美國利用這一包圍中國的地緣態勢,不斷地敲詐、脅迫中國,對中國國內局勢進行干預,迫使中國在經濟領域和其他領域做出讓步。這種包圍,已經成了美國實現國家利益和世界目標的一種籌碼,是上兵伐謀層次上的。伐兵、攻城等軍事上的意義,還在其次。
程亞文:美國為什麼要包圍中國?從世界戰爭史看,海洋大國和陸地大國天然就有對立。正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所說的那樣,如果歐亞大陸上的大國聯成一片,美國就會成為歐亞大陸之外的一塊小島。美國對可能支配歐亞大陸的任何大國因此都有戒心,無論中國、俄羅斯還是歐盟。而就當下時刻來說,美國對中國的戒心尤其為大。這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世界戰略焦點業已轉到中國。另外一個原因則在於美國已相對衰落。美國的相對衰落對中美關係其實挑戰性更大。美國現實主義國際政治學者羅伯特?吉爾平就指出,在霸權處在衰落期的時候,更容易與其他國家發生衝撞,因為任何霸權國家都會害怕失去支配地位。
“C”形威脅尚難定論
王帆:從全球戰略來說,現在是中美第一次面對面地進行戰略競爭,但這種競爭並非冷戰式的圍追堵截。對中國圍堵並不是新東西,這是美國對華戰略中一直存在的思維。如果說存在這種“C”形包圍圈的話,那是一直就存在,也不是現在才形成的,但是這種說法只講了美國對華戰略中的一種傾向,美國對華戰略思維中還有對華接觸的選擇。而美國成型的對華戰略有可能是混合的產物,而不一定是這樣簡單直觀的政策。事實上美國的對華政策從來不是單向度的,而是複雜多維、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很難斷定中國是不是已經或正在處於一種危險的“C”形包圍圈之中。因為中美之間不再像冷戰時的美蘇那樣涇渭分明,而是相互依存的。我們不能忽略多種因素對中美關係的影響,而單單強調一種因素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