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都說細節決定成敗。在航空航天高科技領域,是不是尤為明顯?
李耀國:是的。幹航天,就要有這樣過細的作風。記得該型導彈首次助推彈試驗那天,隨著一聲令下,導彈呼嘯著衝了出去,現場的人群歡呼起來。這是此型導彈首次試驗,發射出去即意味著成功。
回到住處,現場的人員都互相祝賀,還燃放起了鞭炮。我們軍代表卻沒有被表面的成功迷惑,而是像往常一樣,回到房間後打開了現場錄取的數據,認真地分析起來。通過對導彈推力數據和彈道數據進行研究分析,與發射的現場錄像進行比對,我們發現導彈的初始彈道數據有些下降,數值不大,單從發射場面上是根本看不出來的。
於是,我們立刻找來總師和相關技術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個問題在現試驗階段看起來可能不是問題,但是若帶入到下一個試驗階段,可能是一個致命的問題。因為彈道下沉,說明推力不足,導致速度不足,從而直接影響後續的舵面控制,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聽完這一席話,剛才還興高采烈的同志們馬上就變得鴉雀無聲。於是,大家連夜召開了分析會,對助推器進行改進,增大初始燃燒面積。通過後續試驗驗證,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記者:類似這樣的情況肯定有很多,能不能談談在研製這型導彈的過程中發生的難忘故事?
李耀國:的確是這樣,每一型武器研製的背後,都充滿了艱辛,也留下了許多難忘的記憶。
記得導彈對海攻擊試驗時正值冬季,室外的氣溫是零下20多攝氏度。研製人員和軍代表們每天都在寒風凜冽的機場露天辦公。當時導彈在掛上戰機出發後,突然出現高度測量誤差。這對於掠海攻擊的導彈來說,是非常致命的。大家分析半天,一直沒有找到原因。後來,在檢測導彈時,無意中發現高度表內有一小滴冷凝水!原來高度表在生產過程中密封性不強,混入了水蒸氣。經過高空環境後結成冰霜,下來後終於現了原形。故障很快被排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