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公司在2008年取得324億美元銷售業績,得益於它能在美國“虎口奪食”,從強手如林的美國軍火商手中搶下大額訂單。比如向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提供“凱門鰐”系列反地雷防護車(MRAP),該車原系南非人的傑作,但經過英國航空航天系統公司巧妙運作後,成了“新東家”的“搖錢樹”。此外,該公司的銷售網絡伴隨美軍出現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區的各個角落,能隨時隨地在第一時間滿足美軍的新武器需求,難怪五角大樓“青睞有加”。《紐約時報》13日報道,這家英國公司2008年的銷售業績有一多半是在美國實現的,僅陸軍裝備就達120億美元,而在2007年為70億美元。
俄軍火市場漸被歐美蠶食
綜觀國際和平研究所新列出的世界軍火百強,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擁有“研-產-銷”一條龍的鏈條,再加上政府所提供的強大融資與外交斡旋幫助,使其在國際市場上縱橫捭闔。
在這些軍工巨頭中,美國軍火商在各項軍品技術方面都具有無可爭議的優勢。如洛.馬領銜開發的F-35戰鬥機有望創造出2800億美元的“天文銷售業績”;雷聲公司開發的各種空中機載導彈以及陸基反導雷達,是美空軍和導彈防禦局(MDA)不二的選擇;L-3通信公司的各類戰術數據鏈及作戰武器軟件,更是歐美軍隊展開“網絡戰”不可缺少的部件。當然歐洲軍火商也不是吃素的,除了前面提到的英國航空航天系統公司外,歐洲航空航天與防務集團公司、法國泰利斯、德國克勞斯-瑪菲公司等,在大型運輸機、導彈、坦克、軍用電子產品方面,也敢於同美國人分庭抗禮。
反觀俄羅斯,由於軍工行業生產設備老化,人才嚴重流失,其外銷市場萎縮跡象非常明顯。俄《觀點報》援引軍事專家亞歷山大.赫拉姆奇欣的話說:“俄羅斯主要向世界出售廉價武器,但出口對象與蘇聯時期相比有很大變化,我們失去了東歐和中國市場,新增拉美、非洲市場的購買力遠非前者可比。買家全是不富裕國家,我們出售的武器都是蘇聯技術的翻版,因此,市場被歐美對手蠶食只是時間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