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伊朗核設施 |
中評社北京5月16日電(評論員 齊雲鴻)連日來,伊朗與美國的關係表像比較緊張,美國對伊朗多次宣布的核開發進程表示極大憂慮,伊朗則多次舉行軍事演習並表示不惜以任何非常規手段維護國家安全,威懾以色列和美國。諸多輿論對美國是否動武解決伊朗核問題再次表達憂慮。比如,2010年4月下旬,一架伊朗海軍飛機飛抵美國“艾森豪威爾”號航空母艦900米處並做長時間盤旋,美國沒有採取對抗性行動,僅表示類似情況罕見並予以低調處理。
由於伊朗的綜合國力、面積、人口以及導彈打擊能力、扼波斯灣石油通道咽喉等因素,加之奧巴馬政府耗費大量精力處理阿富汗、伊拉克以及反恐局勢,美國根本上不具備打擊伊朗的戰略意志與主客觀條件。況且伊朗關鍵時刻也並不都是一味強硬,而是時而偶爾針鋒相對,時而避其鋒芒。儘管美國內心不喜歡伊朗現政權但對動武解決投鼠忌器,武力解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實際上,2005年以來,從美國總統到國防部長到國務卿,動武狠話已經發出多次,新任國務卿希拉里以及美國國防部長蓋茨等近期也都有比較強硬的表態,但也都是雷大雨小。僅限於推動制裁伊朗,對武力解決慎之又慎,雙方多次走鋼絲,伊朗多次採取戰爭邊緣試探,證明美國沒有下動武的決心。
伊朗表面上不斷做主動試探和不屈服姿態,實際內心是迫切希望實現與美國的關係正常化或建交,藉以順利融入國際社會,尋求建設發展國家的正常國際環境。可以說,只要奧巴馬政府摒棄布什政府之前實行的僵持政策,大膽選擇率先和解,所謂核問題有望比較輕鬆的解決,因為伊朗核問題發展至今,美國因素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美國政府態度主導著問題的發展,伊朗只是一再感到被逼迫被威脅而採取無奈的強硬之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