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導彈技術的進步和導彈的改進,後續測試與評估一直在進行著。美海軍對BlockII導彈進行了改進,並於1987年7月-9月對其所有的型號進行了測試。其中的一些改進包括改進的火箭助推器、巡航導彈雷達調度計、數字場景匹配區域關聯繫統。1990年10月,美海軍開始對BlockIII導彈進行作戰評估,這是用全球定位系統協助導彈導航的第一次。這次測試在各種環境條件下對水面與水下艦只都進行了測試,一直持續到1994年7月。常規型C型和D型導彈都進行了測試,而結果都很理想,兩種型號的導彈都被證明是具有作戰效用和作戰適宜性,並在整個海軍推廣。
美海軍對“戰斧”巡航導彈的性能測試仍在進行。1995年,美海軍開始對對地攻擊導彈的性能進行為期5年的研究與測試;同時還測試的項目還有作戰測試發射(OTL)項目。作戰測試發射項目的目的就在於在統計上嚴肅認真的態度,核實導彈的性能、準確性、可靠性,以滿足作戰需求的需要。按照這個項目進行的測試大約是每年測試8枚導彈:2枚對地攻擊導彈和6枚對地攻擊C型、D型導彈。這些測試都注重作戰的真實測試預案,包括對水面艦只和潛艇能夠發射的BlockII和III導彈作戰大隊作戰。
自海灣戰爭以來,美海軍一直在改進BlockIII型導彈的作戰反應、突入目標、射程、和準確程度。美海軍為BlockIII導彈添加了全球定位系統制導、重新設計了彈頭和發動機,這就是BlockIII改進型,這種型號的導彈於1993年3月開始服役。“戰斧”對地攻擊導彈BlockIII系統升級包括:整合了抗干擾全球定位系統(GPS)系統接收器,提供一個更小、更輕的彈頭,擴展了射程、到達時間,並提高了精確程度。加裝了全球定位系統之後,戰斧對地攻擊路線計劃制定就不會受到地形特征的制約,而任務計劃制定時間也降低了。美海軍加利福尼亞中國湖海航站設計、開發、並具備有有4年內生產WDU-36彈頭的資格,以滿足改進的“戰斧”導彈不靈敏炸藥靈活性和增程的需求,與此同時,又能保持或者增強彈藥的有效性。WDU-36彈頭在中國湖海航站利用彈頭技術研究成果,採用新的材料PBXN-107型炸藥和FMU-148號引信,和BBU-47引信助燃器(為PBXN-7型炸藥開發和配制的)。BlockIII於1995年在波斯尼亞首次投入使用;1996年,在對伊拉克的“沙漠打擊”行動中再次使用。
美海軍接下來的主攻武器就是BlockIV型“戰術戰斧”導彈。目前,美海軍計劃採購1253枚BlockIV導彈,並將BlockII升級為BlockIV。在對“戰斧”在主要地區衝突(MRC)中的用途、以及與之相關的再供給和支持水平進行了廣泛的分析之後,美海軍作戰部同與“戰斧”導彈相關的艦隊指揮官一起制定了一個採購目標計劃,採購3440枚BlockIII、IV戰斧導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