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已經成了戰略窪地
提到在亞太-印度洋活動的航母,美國、俄羅斯兩個傳統海洋強國就不必多說了,這片區域內的國家在航母上的戲份正在加重。
印度是戰後唯一一個長期保有航母的亞洲國家。“維克蘭特”號雖然是英國的淘汰貨,但其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取得巨大戰果——據印度自己的統計,共擊沉巴基斯坦艦艇8艘,擊沉、俘獲巴商船近百艘,讓印度海軍從此對航母愛到無法自拔。
2009年末,印度咬牙同意了俄羅斯對“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的新要價。從11億美元到23億美元,這艘二手航母的報價翻了一番,但習慣了咖喱口味的印度人還是強忍著喝下了這碗俄羅斯紅湯。除了外購,印度自造3.75萬噸航母的龍骨已在2009年2月鋪設,印度對外宣稱自制航母將在2014年下水。
除了印度,泰國也擁有一艘西班牙製造的輕型航母“差克裡.納呂貝特”號,該航母的入役標誌著航母決不只是大國海軍的專利,而是國家威力的象徵,一度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頗為心動。
至於東亞的幾個強國,雖然至今還沒有航母,但卻心照不宣地玩起了門檻戰略。
日本曾擁有西太平洋最強大的航母戰鬥群,二戰結束至今,雖然日本一直沒有突破擁有航母這一道檻,但卻不妨礙其無限接近。2009年9月,日本“日向”級第二艘“伊勢”號級直升機驅逐艦下水。按照日本的習慣,這艘擁有直通甲板的戰艦被稱為“護衛艦”,但最重要的探測和綜合指揮系統,直接採用了航母的標準。解放軍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江新鳳研究員對此深感憂慮,“日本海上軍備大型化發展,目前為止還是說堅守防務,實際上已經突破了不少,說是直升機驅逐艦,其實造的就是一艘航母。”算上“大隅”級兩栖攻擊艦,日本已擁有5艘堪稱准航母的大型艦船,但日本造大艦勢頭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