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亞太傾斜的戰略很明顯
至少有一部分中國人在擔心,美國今年以來在中國周邊頻頻刺激我們,與其在伊拉克的壓力逐漸鬆弛有關。“美國當然很希望中國繼續支持它,伊朗、朝鮮的事,中國都有話語權。但從伊拉克騰出手來之後,美國或許會對中國的支持三心二意。”一名前中國外交官對《環球時報》說。中國人最近對美國產生了大量警覺,美國在黃海和南海給中國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包圍感”,中國人甚至擔心,美國成功籠絡了自己過去的死敵越南,將利用它作為圍堵中國的籌碼。
新加坡《聯合早報》8月27日發表文章稱,奧巴馬政府上台後.與伊斯蘭世界“緩和”的信號非常明顯。最近奧巴馬支持在紐約世貿大廈遺址建清真寺就是這種思路的體現。與此同時,奧巴馬政府全面加強在亞洲的外交攻勢: 批准大筆對台軍售,改善與緬甸軍政府的關係,加強美印合作,強化美日、美韓聯盟,直接介入南海爭議,與越南軍演,直到最新批准向台灣出售軍用雷達。這一系列動作傳輸了明確的信號:奧巴馬政府急於從“反恐”戰爭中騰出手來,以應付文明衝突的另一對手。
《澳大利亞人報》8月30日發表文章稱,為應對中國的崛起,美國正在物色“具備足夠戰略分量的國家”,參與對中國的全面制衡。文章說,在亞洲,美國首先用了印度,接著是越南,“下一個肯定是印尼”。它再合適不過了——是個大國,歷史上對中國懷有猜疑,而且處在重要戰略位置。日本和韓國都各自忙於幫助印度和越南。當中國海軍在南海和印度洋擴充實力之際,五角大樓也許會想要幫助印尼提升空軍和海軍。
最近一期《紐約客》發表美國南亞問題專家史蒂夫.考爾的文章,認為美國援助巴基斯坦洪災,除了展現人道主義精神,還應該被視為美國的“戰略考慮”。他讚揚奧巴馬以“正確的直覺”對這件事作出了反應,比如第一時間給災民援助,果斷宣布支持當地民選政府,打擊反對派等。他提醒奧巴馬政府,在洪水退去之後,還要繼續參與巴基斯坦的災後重建,以確立美國對該地區的影響力。
幾乎與撤軍同步的,還有美國宣布對期鮮追加制裁。一名不願署名的軍事問題專家8月3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東亞是美國最大的對手——中俄和最麻煩的敵人——朝鮮同時存在的地帶,也是奧巴馬“太平洋總統”計劃的重要一環。伊拉克戰事結束後,美軍能騰出更多兵力、裝備到東亞地區活動,在黃海、南海和日本海看到更多美國軍艦、飛機活動,恐怕是勢在必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