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時間2010年12月31日,2011年中超聯賽,成都謝菲聯備戰新賽季,未受解散傳聞影響積極訓練。 |
中評社香港1月2日電/2005年12月,曾經一度被托管的成都五牛“攀上高枝”,成為了中國足壇首個外資足球俱樂部。2010年12月,已經沖上中超的成都謝菲聯却最終沒能熬過第5個年頭。面向成都本地企業免費出讓一半股份的優惠政策掛了10餘天,始終沒有任何消息之下,成都謝菲聯只能被整體轉讓到海南,首個外資足球俱樂部的牌子也就在2010年的最後一天宣告壽終正寢。
外資:救星OR噱頭?
其實,早在2006年謝菲聯入主成都時,這樣那樣的質疑就沒有停止過,一支英國百年老字號的俱樂部為什麼會突然與一支中甲成績平平的球隊簽約,精明的英國人想要的是什麼?成都謝菲聯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中西結合呢?
英國人入主成都足球,雙方在合同中都有明確的要求,首先成都方面要在賽場、訓練基地等方面滿足英方的要求,而當時,對於已經被成都足協托管一年的成都五牛來說,都是一紙空文。
作為謝菲聯的老闆,凱文還有一個重要的背景,即英國第三大地產商。成都是他打開中國西部的第一步,而當時的五牛,無疑是凱文利用足球這一品牌,開拓中國市場性價比最高的利器。
當凱文的算盤却在5年間被各種危機完全打亂,到2010年,成都謝菲聯投資方之一英國思嘉伯集團已經虧損到了底線,凱文被迫辭去英國謝菲聯俱樂部董事會主席一職。2010年11月,剛剛沖入中超的成都謝菲聯還沒來得及享受,就被眼前的事實迎頭打懵了,英國謝菲聯在其官方網站上宣布:“成都謝菲聯的投資已轉給了中國的投資者”,而“英國謝菲聯只是協助成都謝菲聯進行球隊的正常管理”。此時,成都謝菲聯其實已被抛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