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教育百年之路:校訓的變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28 09:33:08  


  中評社香港4月28日電/《北京晨報》報道,轟轟烈烈的清華百年校慶正在進行中。從上個世紀末到這個世紀初,中國邁入百歲的大學日漸增多,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百年的變遷之中,諸多大學的校訓也經歷了曲折的變化,校訓的變遷也折射著中國教育的百年之路。而這條路,還沒有真正開始,正如著名學者、中南財經大學教授喬新生所說:“校訓變遷,說明中國還沒有真正的教育者。”

  如今,那些看似繁花似錦,古典雅致的校訓再次流行,也並沒有給人多少信心,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說:“文雅的背後,未必就有文化,也未必就文明”。

  起源:民國校訓古典雅致

  校訓一詞,是隨著近代教育的興起而出現的,最早從日本傳入。最早的校訓出現在20世紀前後,如1901年由美國監理公會正式辦起的東吳大學,其校訓為:“Unto a Full Grown Man”(為社會造就完美的人格),後改為“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國人自己創辦的學校中,如1914年建立的北洋大學,其校訓為“事實求是”。同年,清華大學把“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定位校訓。

  民國時代,中國大學開始逐漸繁榮,這個時代出現了很多知名的大學和校訓,如燕京大學的“以真理得自由而服務”、廈門大學的“自強不息,止於至善”、北京交通大學的“知行”、國立廣東大學(現中山大學)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中央大學的“誠樸雄偉”的校訓、南開大學的“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等。

  這一時期的校訓,或者引經據典,如清華校訓來自《易經》,廈門大學校訓來自《周易》、《禮記》;或者由校長、名人親題,如南開由創辦者張伯苓親題,中山大學前身國立廣東大學由孫中山親題;或者推陳出新,在傳統中開出新花,如中央大學校訓、北洋大學校訓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