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9月8日,國產C919大型客機模型亮相亞洲航展。 |
中評社北京5月27日電/中國青年報發表文章指出,大飛機,一般來說是指起飛總重超過100噸的運輸類飛機,包括軍用大型運輸機和民用大型運輸機,也包括150座以上的幹線客機。目前在世界範圍內能自主研製大飛機的只有美國、俄羅斯、烏克蘭以及歐盟等少數幾個國家和國際組織。
製造出我們自己的大飛機,是億萬中國人的夢想。曾經,這個夢想是那麼遙遠;如今,這個夢想的實現越來越近。在不久的將來,這個夢想將變為現實。
運十夭折帶來了慘痛的教訓
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把航空工業作為支柱產業重點扶持,並把戰鬥機的需求排到第一位。1949年11月人民空軍建立、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這兩件事對我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和作戰飛機的研製,起到了極大推動作用。
在航空工業初創階段,我國通過與蘇聯進行較大規模的技術合作,奠定了航空工業發展的基礎,先後仿制出運五、轟-6飛機,1966年,西安飛機製造公司開始研製運七飛機。從運五原型機首飛到運七運輸機研製啟動,我國跨入了當時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批量生產噴氣式戰機的國家行列。
此時,世界上大飛機的發展迎來了春天。1963年12月,美軍的C-141原型機首次試飛,載重量43噸。1968年,美軍C-5A原型機首飛,兩年後交付部隊使用,載重量達到120噸。同一時期出現的還有蘇聯生產的安-22、伊爾-76等機型。
然而,正當國內航空工業呈現蓬勃發展勢頭時,“文化大革命”開始了,航空工業遭受空前劫難。社會動蕩的影響使運七的研製幾經反覆,直至1974年底,運七飛機才試飛成功。被稱為“英俊少年”的運七飛機,是新中國第一個正式投入運營的國產運輸飛機,它填補了我國在中短程運輸機方面的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