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文章稱,無論考慮何種合作,毫無疑問的是,各種多邊努力已經進展到海上軍事力量。例如,《亞洲打擊海盜及武裝搶劫船只的地區合作協定》是第一個地區政府間為促進和加強在亞洲進行此類合作的協定。自從2006年生效以來,大約17個國家加入了這個協定。該地區的國家還共享艦船航行信息,及開展聯合巡邏。這些活動在未來將繼續增加,這些措施建立在航行自由的共同利益基礎之上;至少與海上商業交通線有關。
除了有限的合作措施之外,在最近的傳統最壞打算思維帶來的挑戰中也存在一些希望。例如,國家間對包括南海和東海在內水域的能源競爭感到焦慮。但是,其他國家認為,實際上,地理數表不支持這樣的擔憂,因為油氣資源足夠供應15-20年的能源需求。到那時,中國已經建立了真正的藍水海軍艦隊,可以保衛自己的海上交通線,並確保自己的能源消耗。考慮到這點,新美國安全中心的克里斯汀-帕斯摩爾(Christine Parthemore)指出,通過更多關注共同持久的擔憂(例如,氣候變化帶來的漁業資源日益枯竭和環境影響),許多國家將能夠更好的利用其擔心。在這些問題上,許多國家都渴望且需要合作。
日媒文章稱,最近,在華盛頓舉行的中美戰略與軍事對話中,提升了在人道主義救援、救災和打擊海盜上開展共同合作與演習的觀念。這正是需要逐步展開的事情,可以幫助探討建立自信的措施,能夠帶來真正的好處。所以,很有必要在未來執行這樣的措施。但是,中國和美國想問彼此棘手的問題,一些只是反映美國對可能在亞洲失去投送海空軍力量的擔憂;而中國則擔心它不能擴張,使自己同時成為海洋和陸地大國。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中國如何看待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2010年發表的聲明。該聲明稱,美日安保條約適用於釣魚島。
日媒文章稱,這樣就清楚了,國家利益限制了西太平洋,及其周邊的合作水平和步伐。該地區的合作將會增加,但在這些擁堵又懸而未決的海域仍然脆弱。或許,美國不得不適應中國的崛起和隨之而來的自信;而中國也必須承認,美國保持著海上的統治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