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台海
炸館、撞機
風雲突變。1989年成為中美兩軍關係史的分水嶺。時任美國總統布什宣布對中國進行“制裁”,兩國關係全面倒退,兩軍交往戛然而止。時任中國防長秦基偉之前收到的訪美邀請化為一紙空文,還未完成的美國幫助中國改裝殲-8戰機的項目也就此結束,那架尚未安裝好“五臟六腑”的樣機也因此一直沉睡在美國飛機製造廠的廠房中。
冰凍的軍事關係在1994年開始融化。這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徐惠滋訪美,兩個月後,美國國防部長佩里訪華,中斷了5年的兩軍高層交往重新恢復。
可惜,好景不長。1995年5月,克林頓政府悍然宣布同意李登輝訪美,打破了將近17年不准台當局最高層領導訪美的“禁令”。中美關係降到建交以來的最低點。
1995年7月和1996年3月,中國進行了兩次大規模導彈發射演習,震動美國朝野,美國派出航母戰鬥群通過台灣海域。兩軍關係再次劍拔弩張。
隨後在雙方努力下,兩國關係的大局開始轉暖,帶動了兩軍關係由“陰”轉“晴”。國防部長遲浩田在1996年12月實現對美國訪問。
1997年3月,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哈爾濱”號、“珠海”號和“南倉”號先後訪問美國夏威夷珍珠港和聖迭戈港,填補了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從未訪問美國本土的空白。
“中美互不將各自控制下的戰略核武器瞄准對方。”這是美國總統克林頓1998年訪華期間,中美元首宣布的重大軍事舉措。兩軍一些機制化磋商如海上安全磋商、人道主義救援等也在這一年啟動。
然而,1999年5月,發生美國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事件,中美關係再次開“倒車”,中國外交部隨即宣布推遲中美兩軍高層交往。
當“炸館”事件影響逐漸褪去,2000年,中美兩國副國防部長級防務磋商、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照常舉行,美國防長科恩等高官相繼訪華,兩軍關係幾乎要恢復正常。
但表面的平靜下面,一場危機正在醞釀。美方艦機長期對中國大範圍、高強度的偵察活動,為兩軍埋下了擦槍走火的導火索。2001年4月1日,美國駐西太平洋的偵察機闖入中國海南島附近上空,中美兩軍軍用飛機相撞,兩軍關係降到“冰點”。變本加厲的是,這期間美國還宣布向中國台灣地區出售大批先進武器。作為抗議,中國曾拒絕美國軍艦停泊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