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按上帝安排的方式行動”
“中巴間此類軍事合作非常有挑釁性,”這是美國《紐約時報》14日對“巴軍方批准中國接觸美軍機殘骸”的定性。但該報的筆調沒有《金融時報》那般確實,文章說,美國情報機構的結論是,中國軍方“很可能”在巴軍方邀請下對直升機殘骸進行拍攝和取樣,美國官員至今沒有掌握中國軍方走進阿伯塔巴德的決定性證據。
巴基斯坦軍方發言人阿巴斯少將15日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否認中巴存在幕後交易,他說,西方媒體依據不可靠消息源做出的報道“絕對失實”。
《金融時報》和《紐約時報》捅出驚人消息的8月14日正值巴基斯坦獨立日。15日,《黎明報》、《每日時報》等巴基斯坦媒體都在回顧巴基斯坦獨立60餘年的不易,暢想“國家新的黎明”。但西方媒體大多借洩密事件渲染美巴緊張關係。《紐約時報》透露的細節宛如諜戰大片。該報稱,拉登死後,巴美兩國情報機構安靜地展開間諜遊戲,巴軍方抓了一名巴基斯坦醫生,他在阿伯塔巴德搞了一個假疫苗接種項目,借此幫助中情局找到了拉登藏身的證據。
事實上,近年來,美國媒體更多將這種諜戰情節安在中國頭上。按照美國媒體的說法,1999年美軍一架隱形F-117“夜鷹”轟炸機在南聯盟被擊落,據稱殘骸被趕到現場的中國特工拿走。十幾年後,中國首架隱形戰鬥機殲—20試飛,引發美國媒體爭論中國從墜落“夜鷹”上學到了多少東西。“德國之聲”甚至將殲—20稱為“中美混血戰機”。
“中國如何偷竊美國軍事機密?”美國《大眾機械》雜誌2009年就提過這一問題,並宣稱中國軍事進步大多依靠偷取美國科技。文章列舉了麥大志案等近年來轟動美國的“中國間諜”案,認為中國不僅通過“逆向工程”偷學美國軍事技術,還經常主動出擊,赴美偷取。名為摩爾的美國聯邦調查局專家說,美國現行情報工作結構是美蘇爭霸時期確立的,“但中國人沒有按照上帝安排的方式行動”,他們通過一種名為“關係”的社會網絡竊密,發動朋友尋找有可能提供幫助的人搜尋美國頂級機密,“過程就像托人在西雅圖找家餐廳”。此外,美國媒體還總渲染中國通過網絡黑客竊取美國機密,《洛杉磯時報》8月12日說,中國與俄羅斯通過網絡間諜竊取美商業和軍事機密,已成為除“基地”組織外,美國面臨的最大威脅。
美國媒體不僅認為中國是盜取美國軍事機密的“頭號竊賊”,還宣稱此“竊賊”不止在美國作案。今年初,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麥基翁宣稱,中國第五代戰機技術是從俄羅斯竊取的,“這種做法令美國深感憂慮”。但俄“航空網”主編古薩羅夫對《觀點報》表示,俄羅斯第五代戰機仍未完成研製,沒什麼可偷的,中國人如果要偷技術,只會偷美國的,因為它們技術水平更高,新一代戰機研發已接近尾聲,“從俄羅斯只能偷到人才,而且是老化的人才”。古薩羅夫還說,中國有比任何人都強的仿制能力,即使沒有樣品,僅根據照片也能複制生產任何難度的技術產品。
在軍事領域,根據某一局部反向破解先進技術被稱為“逆向工程”,一些美國媒體正是按照古薩羅夫的邏輯,將中國捧為“逆向工程大使”。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軍事專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逆向工程並不像媒體說的那樣簡單,成本甚至比自己研製還大,隱形飛機製造工程尤其複雜,當殘片遭到一定程度物理破壞後,想準確判斷材料本身都很困難。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主編菲爾斯泰德也不相信,中國僅憑一張照片和一點塗層樣本,就能破解美國頂尖隱形技術。他說,墜落美軍直升機的機身沒什麼稀罕的,具有相當高科技水平的關鍵部件是引擎,中國如果只是看看機身,研究不出什麼結果。他還表示,冷戰時期,無論美蘇都曾聲稱自己軍事機密被“偷”了,但很多時候是在唱空城計,更多的是炫耀自己的最新軍事研究水平,或者幹脆就是嚇唬對方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