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中國在仿制研發轟-6轟炸機的過程並不平坦,因此,很多人認為,該型轟炸機時至今日依然不算成熟。但與中國大量裝備的全新戰機相比,已顯陳舊的轟-6轟炸機卻具有其獨特的優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其遠達6000公里的航程,與最大9噸的載彈量。正是這種航程與載彈量上的優勢,使得轟-6轟炸機較之那些更新的戰鬥轟炸機,更適合作為遠程、穩定的空中武器平台,為中國獲得來自空中的高強度遠程精確打擊力量創造條件。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在世界範圍內,轟炸機已經越來越成為一種武器平台,而非武器本身。
因此,對轟炸機最大的技術要求,已經由冷戰時期的,具備高空、高速的遠程全空域突防能力,逐漸轉變為後冷戰時期的,具備將大量精確制導取其運載到戰區邊緣的空中運力。
從這種角度上講,儘管轟-6轟炸機卻是有些陳舊,但對中國而言,卻並不過時。
中國未來或優先發展大型常規對海轟炸機
即使轟-6轟炸機能夠滿足中國未來較常年一段時期內的戰力需求,但當其“百年之後”中國有需要怎樣一款全新轟炸機進行替換呢?對未來的中國空中力量而言,一款具備高度通行用的,具備強大對海打擊能力的,大型常規轟炸機或許是最佳的選擇。
即使中國的“和平崛起”過程在不受外界干擾的環境下快速推進,使得中國成為一個類似美國那樣的世界性國家,中國的空中力量仍無需承擔過多的對地打擊任務。
原因很簡單,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尚不存在對一個國家進行較大規模陸上打擊的需要。反之,在中國走向世界的過程中,來自海上的威脅將成為中國不得不面對的主要挑戰之一。
因此,作為未來中國空中打擊力量的核心,主力轟炸機必須具備較為強大的空對海打擊力量。實際上,從中國大力發展“飛豹”戰鬥轟炸機與相關空對海打擊火力的事實來看,中國已經以越來越積極的態度、做法來獲得這種之前夢寐以求的作戰能力。
著眼於未來日新月異的作戰需求,以及美蘇兩國在冷戰時期,在超音速戰略轟炸機領域,已經幾乎碰的頭破血流,因此,中國未來的主力轟炸機,較佳的選擇仍將是類似轟-6那樣的常規轟炸機,只不過飛機規模應從中型轉變為重型,建成類似美國B-52或俄羅斯圖-95那種,常規的重型轟炸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