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與這兩型幾乎誕生在半個世紀前的“老爺機”不同的是,中國的新型轟炸機必須具備更高的通用性。而這種通用性,主要體現在,裝備與用途兩方面。
眾所周知,同一領域內的各型裝備,不可能遵照相同的時間表進行發展。因此,技術更加複雜,且作為發射平台的轟炸機,必然在其整個服役經歷中,有效適應裝備並使用不同時期的不同裝備。
同時,這種通用,不僅要做到同型轟炸機在不同任務中,對不同裝備的適應程度,同時,更體現在統一任務中,對同時掛載的不同裝備的適應程度。
保證單一平台可在一次飛行任務中,能夠有效打擊大量的,不同種類目標。而在用於方面的通用則體現在,該型轟炸機可有效發揮其作為一種大型空中平台的全部價值。
即在有效勝任轟炸機的本質工作之外,可在經受有限改裝調整的前提下,承擔運輸、反潛、空中加油、預警、電子戰等更大範圍內的作戰任務。
受到技術發展方向不明與實際作戰任務的限制,轟炸機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在世界範圍內遭受冷遇是很正常的。
但對中國而言,逐漸由武器裝備轉變為武器平台的轟炸機,其意義卻重大得多。能否自行研製並大量裝備高性能的轟炸機,在戰術層面上決定了,中國能否在“反介入/區域拒止”中獲得更多優勢。
在戰略層面上決定了,中國能否更加有效的掃除,妨礙其走向遠洋的諸多障礙,進而更快的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性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