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L15高教機接受6國測試擬年內首次出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25 10:42:07  


 
  但對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西方片面評論頗多,客觀、公正的評價較少。有人將我們的發展和成就歸結於中國人的“聰明好學”,或者中國政府的“制度保護”,更有人將其歸於中國企業的“抄襲模仿”。他們沒有看到中國航空人秉持的“航空報國”精神,沒有看到中國航空業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更沒有看到中國業已形成的完整航空工業體系和規模優勢。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就把中國航空工業近年的發展簡單歸結於中國專家“善於學習”。它甚至舉例說,在2009年的莫斯科航展上,中國專家常常最先到達展館,最晚離開展館,幾乎逐件考察武器樣品,甚至掏出尺子,對展出樣品進行詳細測量。並聲稱中國專家在各大防務展上所展現的“吸塵器般的信息搜集能力”,讓西方同行吃驚。

  然而,也有一些冷靜的西方媒體和學者看到了問題的關鍵。如美國“環球戰略網”刊文稱,中國軍工企業的快速發展,是得益於堅持走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道路。文章指出,上世紀末啟動的“軍民融合”、“專業重組”和“市場運作”,使中國企業更好地利用了國際國內兩種資源。

  德國軍事專家漢斯.克魯格在批評西方媒體的中國“逆向仿制”論時表示:西方軍控如此之嚴,如果中國專家沒有深厚的技術功底,如果中國國內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像隱形飛機這類高新技術武器,僅靠“看外觀”是“仿造”不出來的。中國的發展成就,依靠的是自己的力量。

  與此同時,英國一些媒體在評論印度軍工企業熱炒登月計劃、印俄合作時也認為,印度過分倚重外國,其武器計劃以外購為主、自研為輔,始終未能建立起一個完整配套的工業體系。而中國深知“強國建國防、弱國買安全”的道理,很早就致力於建立集基礎研究、產品開發、生產試驗、服務保障於一體的完整工業體系,所以中印間的軍事技術差距,至少在20年以上。

  此“20年”之說恐屬誇張,但新加坡航展上刮起的“龍旋風”,絕對不是西方媒體的炒作,那是中國航空工業確實有了這個實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