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蘇-35原型機。 |
中評社北京3月7日電/據俄新社3月6日報道,俄羅斯《武器出口》雜誌主編安德烈-弗羅洛夫3月6日在接受媒體採訪,就《生意人報》披露的有關中俄接近簽署48架蘇-35多功能殲擊機採購合同的消息發表評論時指出,中國之所以準備大量進口蘇-35,可能首先與中國國防工業系統在研製和生產國產第4代和第5代殲擊機時的落後現狀有關。
據俄新社3月6日報道,俄羅斯《武器出口》雜誌主編安德烈-弗羅洛夫3月6日在接受媒體採訪,就《生意人報》披露的有關中俄接近簽署48架蘇-35多功能殲擊機採購合同的消息發表評論時指出,中國之所以準備大量進口蘇-35,可能首先與中國國防工業系統在研製和生產國產第4代和第5代殲擊機時的落後現狀有關。
弗羅洛夫說:“中國國防工業系統在仿制和生產蘇聯和俄羅斯殲擊機機身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績,但是還不能為這些戰鬥機研製出可靠的發動機。中國一直都是從俄羅斯購買發動機。另外,中國國防工業也不能保障國產殲擊機配備自主研製的世界水平的機載無線電電子設備和系統。無論是中國的第4代殲擊機殲-11(蘇-27)、殲-15(蘇-33)、殲-16(蘇-30),還是正在生產中的第5代殲擊機殲-20,都有這些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