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5日電/俄羅斯和中國,今天是戰略夥伴,明天將會是什麼?俄中這兩個鄰國的領導人今年都將更替,類似更迭通常會考慮修改對外政策。那麼,北京與莫斯科的關係是否會發生改變?
環球時報文章稱,直到1992年葉利欽訪華簽署聯合聲明,俄中曾經破裂的關係才得以全面恢復。2001年雙方簽署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協議,近11年來經貿關係迅速發展。兩國於2005年成功解決邊界糾紛,此後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頻繁,夥伴關係進一步加深。兩國領導人、專家和媒體都認為,目前俄中關係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
當然,雙邊關係並非萬里無雲,俄羅斯到現在還拒絕對華出售中國感興趣的某些武器,卻將這些東西賣給印度。在天然氣價格上俄中也未能達成協議。
關於俄未來政策,普京大選前曾表示將重點實施歐亞聯盟一體化進程,並未提及歐亞聯盟與中國的合作。但他在對外政策的文章中多次提及中國,希望借助這個鄰國的經濟東風發展遠東經濟,並在國際舞台上與中國相互支持。
然而,俄未來將實施的實際對外政策目前尚不明朗。中國未來的外交政策也暫不明確。北京不滿西方國家的指手畫腳,可以預見,中國未來將繼續實施目前的外交政策。俄羅斯將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中國外交的第二個優先方向。目前,無論是莫斯科還是北京,暫時都還沒有把兩國關係從眼下的“戰略夥伴關係”提高到更高層次的打算。但未來形勢可能會迫使它們採取這一行動。
西方對普京重返總統寶座的反應可能令俄調整對外政策,未來對西方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各領域都採取強硬立場。而對北京來說,西方迫使人民幣快速升值,限制中國在世界政治、經濟和金融領域中的權利。雖然美國及其盟國在華大量獲取優惠合同,西方艦船卻掛起戰旗,宣布將軍事重心轉到亞太地區的新戰略,開始拼凑反華政治軍事同盟、更新現有軍事合同及建立新軍事基地。
未來俄中都將面臨西方的遏制。這種局勢會推動雙方的領導層及精英為“戰略夥伴”增添新的內容,建立新的合作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