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有媒體分析,儘管印方兵力人數占優,但實際意義並不大,因為中國的兵力投送能力要超過印度。外媒認為,中國已在邊境地區修建了公路和鐵路,能夠運輸大量物資和部隊,特別是青藏鐵路的通車,使中方戰略投送能力大大增強。
空軍方面,印度在邊境一帶修建了眾多軍用機場。在有爭議的“阿魯納恰爾邦”地區,印度僅軍用機場就多達8個,提祖新機場、馬丘卡機場、蘇克瑞丁機場和阿朗機場都靠近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均能起降直升機,其中提祖新機場還可以起降米格-21戰鬥機。另外的查布亞軍用機場擁有兩條跑道,能起降安-32輕型運輸機、米-8和米-17直升機,是印度空軍在該地區快速運送部隊的重要基地。在東段和中段之間的不丹和尼泊爾中部戰略方向,印度空軍建立了3個軍用機場,其中哈希馬拉空軍基地是該地區設備最好的軍用機場,裝備有米格-27ML。另有消息透露,印度空軍將在2015年前部署4個先進的蘇-30MKI戰鬥機中隊。
“2012年的印度已經不再是那個時期的印度了”。談及印度50年來的發展時,印度國防部長AK.安東尼如此強調,他稱,自從1962年邊境衝突以來,印度已經加強了軍力,印度東北部的基礎設施建設目前還未達到滿意的標準,但是“我們進步十分迅速,現在該地區的基礎設施、設備以及人員都與以往相比大大改善”。
“印度經常制定雄心勃勃的計劃,並且總是和中國做著比較。”印度德里大學訪問學者,中山大學亞太研究院黃迎虹博士認為,50年前在中印邊境爆發的衝突已經過去半個世紀,但關於這場戰爭的記憶仍存在於印度的記憶裡,並提醒著國內決策層,不讓歷史再度重演。對此,印度陸軍參謀長比克拉姆.辛格稱:“作為陸軍總司令,我們不會讓敵人越雷池一步,所有邊界地區都有相關的計劃在進行著。”
成為大國,是印度一直以來的外交定位。印度國父尼赫魯在其著作《印度的發現》中寫道:“印度不能只做二等國家,一定要成為世界的領導者,否則寧可消失。”無論是獨立初期的聯合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對抗西方,到後來的傾向蘇聯對抗美中,到現在的被西方抬著的“中國競爭者”,印度的外交定位和思維中都沒有脫離“大國”一詞。
國防大學李大光教授認為,印度國內的一些媒體、研究機構總喜歡拿中國說事已經由來已久,尤其是近10年來,中國發展迅速、國力增強,更讓他們感到不安,認為是對印度“大國計劃”的潛在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