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保護知識產權力度越來越大 |
中評社香港12月4日電/美國《僑報》11月30日載文《中國“新紅利時代”依靠改革與創新》,摘要如下:
海內外輿論中,有關中國即將結束“紅利時代”、經濟難以保持現有發展勢頭的言論不絕於耳。而隨著中國經濟出現下行之勢,某些別有用心的機構開始“唱空中國”。
不得不承認,過去三十年那樣的發展“紅利”,對中國來說越越來越沒有空間了。如果繼續按照過去的模式、思路去發展,中國的“紅利時代”確實已結束了。
但不要忘了,經過三十年改革開放考驗和錘煉的中國,早在若干年前就已認識到該問題的存在,並在求變,以改變舊格局、突破種種束縛。特別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美麗中國”等目標,更預示著中國不僅要突破老的“紅利時代”的束縛,更要邁向新的“紅利時代”。
新的“紅利時代”首先源於中國勞動力素質的提高、技能水平的增強和創造能力的提升。如果說前一輪“紅利”相當一部分是用“廉價”換取發展速度,那麼,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勞動力需求結構的變化,中國的用工制度也將出現新的變革。對用工單位來說,廉價已不可能招收到員工,而必須提高員工收入。而對員工來說,如果不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技能水平,也不可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好崗位。這顯然是一種“雙贏”局面。
新的“紅利時代”將建立在“節約型社會”、“美麗社會”的到來。前一輪的發展紅利,相當程度上是依靠資源的過度消耗和環境的損壞取得的。一方面,中國可以在吸取發達國家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降低這方面的代價,縮短這方面的時間;另一方面,由於連續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國經濟已具備了加以修正和改進的初步條件。
接下來,中國將進入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改善生態環境、提升綜合效益的發展階段。而這一轉變所產生的“紅利”,遠比過去的發展方式多,也比過去的發展方式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