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德:希拉里國務卿不久前在演講中提到中美“相互依賴”這樣的表達。也就是說,只要中國繁榮了,美國才得以繁榮;反之,美國在經濟方面運行良好,中國經濟才會運行良好。人們可用這個詞匯來繪制21世紀中美關係發展場景,而很難繪制一國發展顯著、另一國發展滯後的畫面。這個概念對中美非常重要,因為現實就是如此。從安全方面看也是如此。從實力看,在經濟和技術方面,中美差距有所縮小,但我認為,中美兩國仍存在很大差距。特別是在軍事實力方面,雖然兩國差距也在縮小,但美國並非站在原地沒有發展。坦白地說,兩國實力差距並非像一些人認為的那樣快速縮小。目前不能斷言中國很快將成為世界軍事霸主,挑戰美國。
中美誰會是最後的第一?
環球時報:近年來,美國與亞洲盟友越來越頻繁舉行軍事演習,被稱為是構築“對中國包圍圈”,美國高層訪問中國周邊國家時經常討論針對中國的問題,美國對華外交政策已經開始改變了嗎?
貝德: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國務卿都訪問過中國,也訪問過中國周邊國家。演習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中國前段時間的海上演習就引起了日本的高度關注。演習並不意味著威脅,當一個國家真正要搞威脅時,會採取措施而並非僅限於軍事演習來應對。40多年來,美國是鼓勵中國崛起。中國未來的發展情況無法確定,但大部分人確信其有理可依,是積極的。
環球時報:奧巴馬曾說過永遠不當世界第二。假設中國實力真的超過美國,美國將如何應對中國?
貝德:對於美國永遠當第一的這種看法,我不清楚是否是政治上的表態,但各種說法不外乎於此。美國經濟19世紀末成為世界第一,但它一直是一個競爭性國家。未來中國很可能會成為經濟型國家霸主。對於這一可能,美國並未試圖阻止。美國政策在於要確保穩定。然而在軍事方面,我認為美國在未來仍將保持第一。中國不會帶來挑戰。
另外,美國軍事實力的發展不是為了應對“中國威脅”。自1945年起,美國便被賦予了很多全球性責任,比如說當年保護歐洲遠離蘇聯侵犯,解決也門及蘇丹所面臨的恐怖主義,保證世界海岸線不受侵略。美國之所以承擔這些全球性責任源於其在世界體系中所處的位置和信賴性。目前,美國面臨軍事實力到底需要多少的爭論。爭論的核心不是多強大的軍事實力才能使其占據第一,而在於需要多少軍事實力才能履行過去承擔的任務。當今的中國似乎也面臨著同樣的爭論,即多大軍事實力能保障國家安全。不過,參考美國的情況來發展這種實力的想法是不合理的,有很大風險。
|